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到共享单车
,冷从卫星镀膜工艺到工厂的航天生产零件。航天科技看似遥远 ,知识其实与我们的应用生活息息相关。今年4月24日是冷第十个航天日,记者走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〇研究所,航天了解那些日常生活背后的知识航天“冷”知识
。
“定位和导航在现代人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应用无论共享单车的冷摆放还是开车出行的路线规划
,都离不开卫星提供的航天信息
,而这些其实都依靠原子钟
。知识”510所高级工程师涂建辉举着一块小小的应用长条状金属仪器介绍道 。
“定位就是冷时间乘以速度
,时间越精确,航天定位也就越精准
。知识”涂建辉介绍,目前导航应用主要依靠我国自主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而为卫星提供高精度频率参考信号的原子钟就是该所负责研制
。
作为一种高精度的计时工具
,原子钟可做到几千万年不差一秒。为此,我国航天人开始努力研发国产原子钟
。
“最初我们承担铷钟的研制任务
,仅仅用了2年实现了关键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制,2007年在北斗卫星上实现了应用。”如今 ,涂建辉和他的同事们又研发出精度更高的铯钟 、有火柴盒大小的芯片级原子钟……我国不仅在原子钟上实现了国产替代 ,还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质量流量控制器,是一个很冷门的词汇,但提到半导体工厂
、光刻机
,很多人就不再感到陌生。
这原本是宇航产品应用的一款产品,属于生产设备的控制工艺,运用在卫星或飞行器镀膜中,以控制反应气体和保护性气体
。而半导体制造中,需要用到大量特殊气体,以便按设计图在硅盘上刻蚀出芯片电路。这些流程必须在真空环境中进行 ,生产高度依赖自动化
,其中 ,气体的流量流速需要极其精确的控制。
一直以来,这类设备被国外高度垄断 ,价格居高不下,供货周期极长。如今,由510所研制的国产质量流量控制器已经准备投入市场
。“它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不仅仅是半导体行业
,还有生物医药领域的实验室、石油化工领域等。”510所高级工程师张剑锋说
。
除了上述两款“神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