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药业虚假陈述责任纠纷集体诉讼案的不独不懂影响仍在持续,5名独立董事承担数亿元连带赔偿责任更是评论直接引发了一大波独董辞职潮。当风险和收益不匹配,独董到该越来越多的改革独立董事选择辞职 。具体到辞职背后的不独不懂原因 ,有出于对所任职上市公司合规性的评论怀疑,也有对自身能力能否胜任的独董到该怀疑,担心惹上难以应对的改革麻烦 。
2021年已经是不独不懂独立董事制度引入国内20周年。证监会在《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评论指导意见》中指出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是指不在上市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独董到该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关系的董事。”其制度设计目的改革在于防止控制股东及管理层的内部控制 ,损害公司整体利益。不独不懂
不过 ,评论本该是独董到该规范公司治理的独董制度却一直受到市场诟病 ,独董“不独不懂”,甚至成了控股股东对特定学者的酬佣 ,成了一种社会荣誉,也就有了花瓶的称号 。
参照国外的独董制度,显著的特点是独董人数占到了董事会的多数 ,坐实了独立董事在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 、薪酬委员会的话语权 。而国内独董之所以沦为花瓶,除了人数比例不够外,还没有解决谁来选聘 、谁来评价的问题。
现实操作中,独立董事多为大股东来提名 ,投票时也基本论为提名股东的代言人。是否勤勉尽责,也缺乏一定的评价机制 。那么,资本市场到底需要何种素质的独立董事,如何使独董真正做到独立客观判断,又该如何为独立董事建立起有保障的履职环境?
首先,独立董事应该具备何种能力素质?当然是懂,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和精力。从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身份构成来看 ,一般由行业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