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e id='60AFE41550'></code><style id='60AFE41550'></style>
    • <acronym id='60AFE41550'></acronym>
      <center id='60AFE41550'><center id='60AFE41550'><tfoot id='60AFE41550'></tfoot></center><abbr id='60AFE41550'><dir id='60AFE41550'><tfoot id='60AFE41550'></tfoot><noframes id='60AFE41550'>

    • <optgroup id='60AFE41550'><strike id='60AFE41550'><sup id='60AFE41550'></sup></strike><code id='60AFE41550'></code></optgroup>
        1. <b id='60AFE41550'><label id='60AFE41550'><select id='60AFE41550'><dt id='60AFE41550'><span id='60AFE41550'></span></dt></select></label></b><u id='60AFE41550'></u>
          <i id='60AFE41550'><strike id='60AFE41550'><tt id='60AFE41550'><pre id='60AFE41550'></pre></tt></strike></i>

          嘉盛资本通
          嘉盛资本通

          【评论】独董“不独不懂”到了该改革的时候 当风险和收益不匹配

          时间:2025-09-19 11:19:33 来源:

          康美药业虚假陈述责任纠纷集体诉讼案的不独不懂影响仍在持续,5名独立董事承担数亿元连带赔偿责任更是评论直接引发了一大波独董辞职潮。当风险和收益不匹配,独董到该越来越多的改革独立董事选择辞职 。具体到辞职背后的不独不懂原因 ,有出于对所任职上市公司合规性的评论怀疑,也有对自身能力能否胜任的独董到该怀疑,担心惹上难以应对的改革麻烦  。

          2021年已经是不独不懂独立董事制度引入国内20周年。证监会在《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评论指导意见》中指出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是指不在上市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独董到该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关系的董事。”其制度设计目的改革在于防止控制股东及管理层的内部控制 ,损害公司整体利益。不独不懂

          不过 ,评论本该是独董到该规范公司治理的独董制度却一直受到市场诟病 ,独董“不独不懂”,甚至成了控股股东对特定学者的酬佣 ,成了一种社会荣誉,也就有了花瓶的称号 。

          参照国外的独董制度,显著的特点是独董人数占到了董事会的多数 ,坐实了独立董事在审计委员会 、提名委员会 、薪酬委员会的话语权 。而国内独董之所以沦为花瓶,除了人数比例不够外 ,还没有解决谁来选聘 、谁来评价的问题。

          现实操作中,独立董事多为大股东来提名,投票时也基本论为提名股东的代言人 。是否勤勉尽责,也缺乏一定的评价机制 。那么,资本市场到底需要何种素质的独立董事,如何使独董真正做到独立客观判断 ,又该如何为独立董事建立起有保障的履职环境?

          首先,独立董事应该具备何种能力素质?当然是懂,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和精力  。从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身份构成来看 ,一般由行业专家、注册会计师、法律人士构成 ,从而满足占董事会成员三分之一的要求 ,大多数公司都能在形式上实现合理性  。

          不过 ,也有部分上市公司选聘的独立董事是上了年纪的老专家、老学者 ,有些甚至未曾接触过证券市场,只是在参加完交易所组织的独立董事资格培训后 ,便匆匆走马上任 。2018年时 ,ST仰帆(现名  :华嵘控股,600421.SH)就曾上演过“7名董事中仅2名董事出席年度股东大会”的情况。在笔者对部分独立董事不参会提出质疑时,公司高管解释称 :“路途远 ,他们年纪太大 ,不便参会,有个三长两短不好办 。”老学者、老专家固然可敬  ,但连参与股东大会都做不到,又何谈去了解制度日新月异的资本市场。

          其次 ,如何跳出“独董不独”的怪圈?

          当前市场对独立董事呼声最高的是独立性的回归 。一个积极的现象是 ,越来越多的独立董事对表决事项说“不”,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至今已经有11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投出了反对票或弃权票,表达了相对独立的判断与态度。暂且抛开独立董事表达的意见是否正确 ,勇于说“不”至少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

          要保证独董的独立性 ,就要解决独董的选聘和评价机制。笔者认为,在充分尊重股东 、候选独立董事意志及公司自治权的前提下 ,监管部门或者类似上市公司协会等组织可建立一个专业的“独立董事库” ,上市公司或是拟上市公司应当在窗口指导的范围内选定独立董事。一方面可以为公司提供稳定的独董人选来源 ,另一方面也能保证独董的专业素质 。为保证独立性 ,让公司从独董库里采取“盲抽”的方法也未尝不可 。

          除此之外,对于独董的评价机制也应当跟上 ,可以考虑引入5%以下股东年度打分机制,对独董工作的尽责与否应当按年度进行,建立起有进有出的独董制度。

          当然 ,拥有专业可靠的独董人才库 ,也需要为其提供有保障的履职环境 。根据界面新闻前不久的报道 ,一家拟上市公司金橙子的独立董事2020年度薪酬才700元,远低于上市公司独董普遍薪酬,这样的独董真的能够做到尽责吗?

          笔者认为,独董的津贴必须考虑上市公司的体量、经营情况 、行业特征、中小股东评价等 ,其津贴应当依据一套可行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而不应当由控股股东或者实控人说了算 。工作的难易程度决定了其需要付出的时间 、精力,也应当让独立董事获得与之匹配的工作收入 。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虽然独董出现了离职潮,但未尝不是好事   ,一方面或助于识别问题公司,另一方面 ,花瓶独董的散场才能给真独董上位留出空间。

          更多内容请点击【休闲】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