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被认为是上调光伏产业的冬天 ,而在参加第六届中国新能源全部高峰论坛的或将火一些业内人士看来,随着传统能源价格的拯救中市上升和光伏自身成本的下降,光伏发电平价上网已经“指日可待” ,光伏光伏产业的产业场研春天也已经不再遥远。华泰联合经济权益凭证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重要地位分析师王海生表示
,于水经济性驱动的上调光伏需求增长正在酝酿
。
平价上网渐行渐近
就2011年世界光伏市场来看,或将火主要市场仍在欧洲,拯救中市占世界总安装量的光伏75%,其中仅德国的产业场研安装量就达到7.5GW ,占世界总安装量的于水33%
。从安装总量来看 ,上调大部分国家累计67GW的或将火装机中,50GW以上来自欧洲。拯救中市
王海生表示
,照此计算
,德 、意等成熟市场的补贴总额过100亿欧元,开始逐步超出相关部门和民众的承受力
,进入补贴的瓶颈阶段,促使光伏的补贴政策从补助大规模发电站转向鼓励自发自用
。
德国推迟至7月1日实施的光伏新政将补贴范围限定为10kW以下屋顶系统发电量的80%
,10kW-1MW系统发电量的90%。不过 ,由于德国居民用电价格高于工商用电价格 ,而对于已经实现平价上网的居民用电而言,采用光伏自发自用,则面临供电与用电的时段不平衡,因而政策效果有限 。
不过,对于中国市场而言,工商业用户侧光伏平价上网的实现已经可以预见 。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的测算 ,在初始投入资金每瓦12元,年满发1500小时以上的条件下,内部收益率达到8%的光伏电价为1元/kWh。此外,在考虑增值税抵扣的情况下,如果并网光伏的成本下降到1万元/kw,年满发1800小时,则光伏电价仅需0.64元。
据统计
,中国东部城市的平均工商业用电价格为0.925元/kWh,相对于工商业零售电价,光伏电价已经接近平价 。王海生认为
,光伏电成本逐步接近或达到工商业用户的平价
,但仍缺少投入资金动力,而相关部门以自消费补贴的形式能有效节约补贴成本
,可以用少量资金撬动市场增量,可能成为趋势
。
王海生表示 ,大部分国家化的平价上网已经开始实现,但仍需要光伏市场的政策转型来配合发展;居民屋顶市场与工商业屋顶市场将存在不同的商业发展模式 。虽然相关部门补贴这一力度强发生反应政策的抽离短期内使得市场增幅转温和,产业面临一波调整,但同时新一轮的增长正在酝酿,大的爆发可能在2013年以后。
垂直整体化模式受挑战
光伏产业实现平价上网的前提是系统成本降低,这意味着全产业链的利润都在不断摊薄
。在行业效益较好时,打通产业链 ,将利润藏于企业内部 ,是不少光伏企业的共同选择
,但在整个光伏行业低迷的情况下,垂直整体化的模式也越来越受到质疑。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巡视员王勃华认为,光伏行业的竞争不可避免,而价格空间的挖掘还将趋向深入
。他表示
,由于产能远大于需求、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等原因,预计今年降低成本的压力可能将从去年的主产业链
,如硅料
、硅片和电池片等环节,传导至设备和辅料甚至系统集成环节
。
业内人士认为 ,做全产业链的企业很难在各个环节都做到前三
,在全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 ,反而将影响企业的利润。据王勃华介绍,某企业外购硅片的成本仅为0.31美元/瓦,而另一家企业的硅料成本约为0.5美元/瓦。他认为,规模效应和精细化运作效应正逐步获取优势地位
,垂直整体化模式能否持续保持竞争优势正在经受考验。
尽管光伏平价上网临近可能带来新的机遇,但业内人士认为光伏行业的整合几乎不可避免。根据弘亚世代的统计,截至2011年底,我国共有电池企业约115家 ,总产能为36.5GW左右。其中产能1GW以上的企业共14家,占总产能的53%;在100MW和1GW之间的企业共63家 ,占总产能的43%;剩余的38家产能皆在100MW以内 ,仅占全国总产能的4%。规模
、技术、成本的差异化竞争格局逐渐明晰。
从全部上来看,欧美中小企业陆续破产
,REC等大厂关停高成本电池产线,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