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广东省委改革办组织遴选的《全省基层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逐批公开发布 ,第三批发布的布地是“农村土地综合改革”主题的10个典型案例 ,分别来自深圳宝安区 、珠海斗门区 、土地佛山高明区、综合梅州蕉岭县、改革个典惠州惠东县 、型案选惠州龙门县、布地中山黄圃镇 、农村阳江阳春市 、土地湛江遂溪县、综合清远佛冈县。各地聚焦“三块地”改革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关键任务 ,从农民住房需求保障、耕地集约流转、产业用地供应、“反向飞地”打造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推动土地资源要素流动、空间布局优化,为农村发展提供空间要素保障 。
“农村土地综合改革”典型案例公布!一起为家乡打call(可多选)宝安区打造“反向飞地”提升区域帮扶协作质效斗门区探索多户联建保障农民住房需求高明区探索“耕地银行”推动耕地集约流转蕉岭县新铺镇探索“集成式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惠东县积极破解“谁来种”“怎么种”“种什么”难题推动撂荒地变“希望田”龙门县守正创新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路径中山市黄圃镇创新举措破解低效工业用地改造“五大困局”阳春市落实点状供地政策赋能乡村产业振兴遂溪县“整换造”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佛冈县水头镇四大举措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交
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
探索多元住房保障机制
住房是农民当前主要的宅基地利用需求 ,但一些地区面临着无地可批的难题 ,新增住房刚需无法通过“宅基地无偿分配”满足,以宅基地制度改革为基础探索多元化住房保障机制成为破题关键。
珠海斗门区作为全国第二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通过“多户联建”方式建设莲洲镇“福安·幸福里”村民公寓,解决福安村因“无地可分”超40余年未分配宅基地的问题。在全省率先探索集约用地、资格权跨村、分红质押 、积分管理等村民住房保障新机制 ,为优先保障最急迫 、最困难的村民需求,对参与联建的申请人以其住房需求量化评分为依据进行排序。为给资金短缺的部分农户提供金融支持 ,联合地方商业银行创新推出了全国首个支持农民宅基地住房建设的贷款产品“美丽农居贷” 。
珠海市斗门区莲洲镇福安村举行村民公寓建房协议签订仪式。
惠州龙门县自成为国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以来,分批分步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 。探索宅基地退出的统一再分配保障机制、地票制保留资格权 、外出人员祖宅换新房、整合宅基地资源联合建房 、以土地置换落实宅基地资格权等做法,保障农民权益,实现户有所居;探索四种宅基退出机制及宅基地流转机制 、有偿使用制度,有效盘活宅基地资源 。全县宅基地退出5680宗,面积395.66亩 ,流转宅基地6127宗432.54亩 ,收取4953宗307亩宅基地的有偿使用费156.35万元 ,多措并举有效化解6万多宗历史遗留问题 。
破解“四化”问题
提升耕地利用效率
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 ,全力提升耕地质量 ,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推动农业现代化及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宏伟目标的战略关键。为破解耕地利用的空间布局无序化、碎片化 、低效化、生态功能退化等“四化”问题,各地进行了积极探索。
佛山高明区以明城镇为试点 ,借鉴“耕地银行”模式,创新探索“农户(村集体)流转-耕地银行(公有企业平台)收储建设-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现代农业产业项目)招商”的农村土地流转新模式 。截至目前,明城镇通过“耕地银行”模式累计集约土地1.4万余亩,建成高标准连片化稻田1.2万余亩 ,吸引银鹏“万亩稻田”等8个超亿元的农业集约化生产项目进驻,稻田年产粮食超5000吨 ,推动土地发包价格提升33% ,相关村集体收入增长近100%。
惠州惠东县深入探索适合本地撂荒地整治的实践路径,2023年以来全县完成撂荒耕地复耕复种6742.6亩。引导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撂荒地整治 ,破解“谁来种”问题——村企合作共建参与 ,村集体、村民 、企业合作共建成立专门企业 ,进行撂荒耕地流转或提供生产托管服务;引导镇属国企参与耕地集约流转、耕作运营等工作;发动工会认耕认种撂荒地;发动社会力量开展消费帮扶与撂荒地农产品认购 。为解决在撂荒盐碱地“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 ,通过近3年的试种试验,筛选出适合盐碱地种植的“南桂占”等良种;通过优势技术改良撂荒盐碱地 ,破解地力贫瘠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