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讯(记者 李晓平)日前 ,厦门《厦门市支持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方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出台,从夯实培育基础、面项强化创新发展、举措提质赋能增效等六大方面 ,壮大专精出台15项举措 ,特新培育壮大厦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企业多位企业负责人为政策“点赞”,厦门纷纷表示,方支持力度很大,面项让企业备受鼓舞。举措
这里的壮大专精“专精特新企业” ,包含“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 。特新《措施》旨在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梯队培育和高质量发展 ,企业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厦门增强产业链配套能力 ,为厦门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
《措施》明确 ,力争到2026年,全市创新型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专精特新企业户均研发占比超10%,户均I类知识产权数量超8件,企业数字化水平等级二级及以上的占比达到90% 。持续完善大中小企业融通 、校企协同创新、要素资源持续集聚的创新发展生态。
夯基础
构建梯度培育体系 强化企业发展激励
当前,厦门正围绕本市“4+4+6”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重点产业链,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制造、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培育一批代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专精特新企业 。《措施》明确 ,将构建梯度培育体系 ,将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 、产业链配套强、市场竞争优势显著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专精特新“小巨人”后备企业,实施精准培育 。
为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后备企业创新发展,尤其是在细分赛道跑出竞争力,《措施》明确,要强化企业发展激励 ,结合后备企业主营业务 、研发创新 、知识产权等综合指标,按照绩效考核结果给予最高30万元奖励;对首次获得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的企业,由市级、区级分别给予一次性50万元奖励。
强创新
技改支持力度再加码 创新联合研发方式
这次出台的《措施》对专精特新的技改支持力度再“加码” ,明确要列入技术创新基金支持范围 ,对企业实施的增资扩产 、技术改造和研发创新给予融资支持,企业固定融资成本为每年2% ,其余部分由财政贴息 ,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贷款额度上限从5亿元提高至10亿元 ,研发创新贷款上限从5000万元提高至1亿元 。各区(管委会)对上年度设备投入100万元至500万元的专精特新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含智能化技术改造) ,按年度给予不超过设备投入10%的补助 ,上年度设备投入500万元(含)以上的按照现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补助政策执行。
加大产学研,促进创新出成效 。《措施》支持专精特新企业与高校 、科研院所联合组建联合实验室,对符合条件的共建联合实验室按照新增研发设备(含软件)非财政资金投入的10%给予补助,最高1000万元。支持龙头企业联合专精特新企业共建中试平台,鼓励专精特新企业积极申报本市创新引领工程相关项目。
提质效
加强知识产权服务 开展数字化赋能行动
加强知识产权服务,对专精特新企业利用专利、商标进行质押融资的 ,按融资利率最高不超过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比例最高60%给予补贴(单笔贷款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 ,企业一年享受贴息总额最高30万元。
拥有“独门绝技”是专精特新企业的特点,品牌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措施》指出,要打造中小企业区域品牌 ,对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结合产值、研发 、数字化等绩效考核结果分3年给予集群运营单位最高200万元资金支持;对专精特新企业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制定的国际标准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项目给予最高100万元资助。
开展数字化赋能行动 。对专精特新企业获得管理咨询专业化服务的项目给予补助 ,按企业为获得该项服务实际发生费用总额给予最高50%的补助,每家企业每年补助最高30万元 。开展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技能培训 ,对符合条件的培训课程,按照每天每人次最高500元给予补贴。
保要素
优化生产要素供给 强化人才培育支持
优化生产要素供给 ,推动辖区内国有企业和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适宜的经营场地。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用地需求,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安排上予以倾斜。
人才是一切竞争的核心 。《措施》明确 ,要大力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引才育才聚才,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核心技术高管按规定分别纳入本市B类 、C类高层次人才认定范畴,对符合条件的人才子女就学按本市现行人才政策办理。
打破人才评定限制。对专精特新企业内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取得原创性科技成果以及作出重大贡献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除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的专业除外),按规定可不受学历 、继续教育条件限制 ,直接申报工程技术系列高级职称。与专精特新企业签订1年以上工作协议且每年累计在本市工作不少于2个月的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 ,可不受国籍 、户籍 、社保等限制申报职称评审。
畅渠道
加大融资支持 鼓励上市融资
融资难融资贵 ,是专精特新企业会遇到的发展难题 。《措施》加大企业融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