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 ,公路本报读者来信版身边事栏目曾刊登《公路晒粮隐患大》一文 ,不晒反映贵州六盘水市有农民在公路上晒粮存在安全风险等问题,粮场随后贵州交警等部门对此进行了整改 。可粮
玉米 、食该晒儿稻谷等农作物收割后,公路都需要进行晾晒,不晒以降低其中水分含量,粮场方便长期保存 。可粮所以,食该晒儿每到秋收后,公路晒粮食就成为许多农民的不晒头等大事。以前,粮场几乎每个村都有集中的可粮打谷场可以晒粮食 。但是食该晒儿现在,村里的打谷场大多已经被挪作他用 ,农民家里的院子又不够大 ,没办法晒粮食,于是有些农民就将粮食晒在公路上。有农民认为:公路吸热效果好 、地面温度高,可以加快晒干粮食的进度,还可以借助来往车辆把带壳的农作物碾开,省事省力 。
但把粮食晒在公路上隐患很多。湖南怀化市读者林春说 :“车辆轧到稻谷时,容易打滑 ,导致车辆失控。村民们还经常在粮食四周放置木棍 、石头、酒瓶等障碍物,过往车辆轧到障碍物或紧急避让时,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除了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公路晒粮也不利于粮食品质 。河南固始县读者高晋新说 :“县乡公路大都是沙石路面,晒粮时容易混进沙子、碎石子等异物,降低粮食品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王凤忠表示,县乡公路一般为柏油路和水泥路,柏油路含有沥青等致癌化合物,水泥路上有灰尘等杂质,晾晒过程中粮食不可避免会受到污染 。而且 ,汽车尾气中含有二氧化硫和含苯类化合物,对粮食也会产生影响,“农民应当避免在公路上晾晒粮食”。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 ,未经许可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道路从事非交通活动。
公路上晒粮存在安全隐患,但农民收下来的粮食该晒在哪里 ,也是个实际问题。浙江开化县读者齐振松在来信中说:“其实,大家都知道公路上不允许晒粮 ,可如果不晒到公路上 ,实在没有别的地方可以晒粮了 。”
针对粮食晾晒难题,王凤忠建议通过多种形式增加晾晒场地 ,“比如可以借用村集体平时用于文体活动的硬化路面,为村民提供粮食晾晒场地。还有的村庄通过加强村内道路精细化管理 ,兼顾粮食晾晒和交通安全,这些思路值得借鉴”。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尹小刚表示,应根据农作物种类有针对性地解决粮食晾晒问题。比如玉米采用籽粒直收,可以直接售卖;大豆收获时含水率较低,也可以收获后直接送到仓库 ,减少晾晒环节 。对于水稻和小麦来说 ,配套的烘干设备是关键。河南郑州市读者刘书勋从事粮食烘干机器生产工作,他表示 ,粮食收获后直接干燥,能够实现粮食不落地 ,提高粮食收储的工作效率和作业规模 。不过 ,粮食烘干机成本较高 ,推广起来有一定困难。
针对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