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爆发初期 ,章言中国值国内对出口的该年看法整体偏悲观 ,因为人们在判断一个事情未来的出口趋势时,很容易从自身经验出发简单线性外推。乐观理由当时国内实行了严厉的章言中国值隔离措施 ,终端需求急剧降温,该年主流观点认为海外也会这样 ,出口因此不看好中国的乐观理由出口。2020年3月国内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后,章言中国值不少人说后面还得再次停工,该年因为没有了海外市场,出口产品生产出来后也卖不出去 。乐观理由
但实际上 ,章言中国值新冠疫情后中国出口非常强劲。该年以美元计价的出口中国出口同比增速,2019年为0.5%,2020年为3.6%,2021年1-10月为32.3%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11月制造业PMI出口指数为48.5 ,已连续两个月回升,因此11月中国出口大概率还会维持较高增速。
中国处于从外循环向双循环转型的过程中,出口仍然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出口高景气,对中国经济有着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第一,经济很快从疫情冲击中走出 ,这一点无需多言;第二,2020年外贸相关的就业人口达1.8亿 ,出口好了,就业市场就稳了,今年10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比疫情前(2019年12月)的5.2%还要低;第三 ,出口高景气带动制造业相关的子行业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和2019年同期相比 ,今年1-10月制造业投资增加了1.3万亿 ,其中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医药、专用设备三个行业贡献了72.3%的增量 ,而它们都直接受益于出口高景气;第四 ,经济快速恢复后,政策可以着眼于更多中长期的事情,比如高压治理地方债务风险、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和坚持“房住不炒”等。
当然,出口高增长也有一些不利影响 。一是中国出口的商品以工业品为主 ,而由工业创造的单位GDP所需的能源消耗 ,明显高于服务业。出口高增速 ,是今年上半年能耗双控目标完成较慢的重要原因 ,三季度政策开始加码 ,拉闸限电范围扩大,东北某省会城市甚至连红绿灯都断电了 。
二是出口高景气带来高额的贸易顺差 ,今年1-10月中国贸易顺差达到了5106亿美元 ,是历史同期最高的。这使得人民币在美元指数走强的情况下,持续强势升值 。一些出口企业反映称,由于人民币升值 ,它们的出口利润被侵蚀了,拿了更多订单但没有多赚到钱 。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未来出口形势如何,对我们判断经济、政策、就业和汇率都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目前主流观点认为2022年中国出口增速将明显回落 ,甚至有不少人看负增长的 。和这些观点相比,笔者要乐观不少,认为2022年中国出口还有望维持两位数的同比增速,断崖式下跌的概率极低。
下面将从全球贸易总量和中国出口份额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
先来看全球贸易总量增长情况。对比历史数据 ,会发现全球的实际GDP增速和贸易总额增速的走势高度相关。这也容易理解,经济增速越高 ,意味着生产和收入都增长得更快 ,从海外进口原材料和消费品的需求就越大。其中 ,发达国家是全球贸易增长的引擎,作为消费国它们的进口需求增长,带动了中国等生产国的生产,进而又增加了对澳大利亚、巴西等资源国的原材料进口。疫情后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均实施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海外消费需求激增,带动了全球贸易迅速回暖 。
根据2021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2022年多数发达国家的GDP增速将放缓,但整体的降幅不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1年英国 、法国 、美国、意大利 、德国和日本的实际GDP增速分别为6.8%、6.3% 、6.0%、5.8% 、3.1%和2.4%,2022年的分别为5.0%、3.9%、5.2% 、4.2% 、4.6%、3.2% ,德国和日本的GDP增速将回升 。将上述6个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看,2021年和2022年的实际GDP增速分别为5.3% 、4.7% 。因此,尽管上述六个消费国的实际GDP增速放缓,可能会压制2022年全球贸易扩张的节奏 ,但因消费国经济增长是缓慢回落的,笔者认为2022年全球贸易有望继续维持较高增速 ,全球出口市场的蛋糕会以较快的速度做大。
再来看中国的出口市场份额。疫情后中国生产最先恢复 ,除中国外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多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 ,疫苗接种方面更是如此。根据OurWorldin Data网站的统计,截至2021年12月4日,全球疫苗平均接种率为55%(完全接种率44% 、部分接种率11%),其中高收入国家的疫苗接种率为74%(完全接种率和部分接种率分别为68% 、6%),而低收入国家的只有6%(两个疫苗接种率都是3%) 。中低收入国家疫苗接种率低,导致它们抵御疫情冲击的能力更弱,生产受到的冲击也更大,订单流向生产最早恢复的中国 ,是推动中国出口高景气的重要力量 。
但订单从中国回流并不是件一蹴而就的事 ,这在数据上也得到了验证。今年1-5月中国出口占全球贸易的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