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期现货的亦师亦友研究“相处之道”
经营之路货物护航
从相识相知到难舍难分,玻璃现货企业与玻璃货物已牵手走过了3年多的结伴风雨路 。如今,前行玻璃企业对玻璃货物的市场“爱”常挂在嘴边,并用实际行动证明着。亦师亦友研究
“做货物有风险,结伴不做货物风险更大。前行”在昨日于杭州举办的市场2016年中国玻璃行业年会中国玻璃货物论坛的分会场上
,山东金晶科技(600586,亦师亦友研究股吧)股份有限公司货物部负责人焦勇刚的发言引起了市场人士的共鸣
。
当前,结伴玻璃行业市场竞争加剧
,前行玻璃价格波动的市场幅度和频率也在加大,整个行业进入了微利时代,亦师亦友研究甚至出现阶段性的结伴亏损
,企业面临的前行经营风险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企业的生产工艺、现有的技术也没有取得大的打破,转型升级道路艰辛。
玻璃货物的上市 ,给玻璃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曙光
,实体企业也寻求到了另一条销售的渠道
。"单腿跳’与‘双腿跑’是不一样的效果,如果企业不这样做 ,可能就失去了竞争的资本
。”焦勇刚坦言 。
永安货物总经理施建军也表示
,大部分国家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各种因素越来越复杂
,实体企业的价格波动始终存在 ,且在某一段时期波动会比较剧烈。在此背景下 ,实体企业的经营离不开货物的保驾护航。
相处之时优势明显
既然市场有诉求,该如何与玻璃货物“相处”成为了玻璃企业的必选课。
业内人士认为
,玻璃企业参与货物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实体企业的主业是现货经营,应把货物市场当作风险管理的一个辅助工具。实体企业要坚持套保不动摇,要对货物有明确的筹备架构 ,在制度流程和风控上也要下大功夫。至于整个决策 ,则与企业上层的思想意识有着很大的关联。
“企业在参与期市的过程中,如果违背了套保的初衷
,那就是疯子 。”焦勇刚告诉货物日报记者 ,企业参与货物市场 ,一定要获得企业高层的重视 ,把货物纳入到现货经营的战略上来管理。
这一观点与施建军的看法不谋而合。“玻璃企业一把手要想真实懂货物,就要花非常大精力学习规避价格风险的方法
,还要正视产业参与货物的优势。”
在施建军看来 ,实体企业参与货物市场,优势会非常明显。首先,实体企业熟知整个产业链的基本面,且比投入资金公司、货物公司要深入得多
。其次,实体企业有现货销售渠道。产品进入交割环节就可能产生期现套利的机会 ,实体企业对这一机会更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