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e id='0D969BE72D'></code><style id='0D969BE72D'></style>
    • <acronym id='0D969BE72D'></acronym>
      <center id='0D969BE72D'><center id='0D969BE72D'><tfoot id='0D969BE72D'></tfoot></center><abbr id='0D969BE72D'><dir id='0D969BE72D'><tfoot id='0D969BE72D'></tfoot><noframes id='0D969BE72D'>

    • <optgroup id='0D969BE72D'><strike id='0D969BE72D'><sup id='0D969BE72D'></sup></strike><code id='0D969BE72D'></code></optgroup>
        1. <b id='0D969BE72D'><label id='0D969BE72D'><select id='0D969BE72D'><dt id='0D969BE72D'><span id='0D969BE72D'></span></dt></select></label></b><u id='0D969BE72D'></u>
          <i id='0D969BE72D'><strike id='0D969BE72D'><tt id='0D969BE72D'><pre id='0D969BE72D'></pre></tt></strike></i>

          嘉盛资本通
          嘉盛资本通

          今天,沈南鹏问了微软CEO四个问题 鹏问中科院院士潘建伟等

          时间:2025-09-19 07:30:56 来源:

           

            两人同框 ,今天实属难得。沈南

            这是鹏问一场思想盛宴——今日(11月19日) ,由红杉中国发起的微软问题“2021红杉数字科技全球领袖峰会”在上海举行。

            这一次,今天红杉中国邀请了20余位国内外顶尖科学家、沈南科技创业者 、鹏问产业领头羊以及业界投资人参加 ,微软问题包括微软董事长兼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Nadella),今天DSTGlobal创始人尤里·米尔纳(YuriMilner)  ,沈南Zoom创始人袁征,鹏问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 ,微软问题香港科技大学教授 、今天XbotPark机器人部落创始人、沈南深圳科创学院发起人李泽湘 ,鹏问中科院院士潘建伟等。

            其中,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Neil)与微软公司董事长 、CEOSatyaNadella进行了一场越洋对话。

            投资界第一时间摘录了部分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

            1、我坚定地相信 ,任何组织要做到最好 ,都需要有一个能够每天唤醒人们共鸣的使命感 。

            2 、不以“无所不知(know-it-all)”自居 ,而始终保持“无所不学(learn-it-all)”的态度,这是微软文化的一大关键要素 。

            3、当下,中国的每一个重要领域,无论是在零售、汽车 、OEM还是制药领域,每一家企业都在考虑,如何将自身业务流程数字化 。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大动力 。

            4、今天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正如刚刚提到了小米腾讯 ,我们还有像SHEIN和Tik-Tok这样成功出海的企业 。

            5、如果有一个3D的元宇宙又会怎样呢 ?能够真正超越空间和时间,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我对这些感到非常兴奋。

            6 、能够在各领域成为领头羊的企业 ,往往在顶尖人才的招聘 、储备方面都做得很好 。

            以下为翻译后的对话内容,原汁原味呈现 :

            沈南鹏 :Satya ,早上好 。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七年前你成为微软的首席执行官 ,开始帮助这家有着40多年历史 、体量巨大的技术公司进行企业文化转型 。在这过程中,你有哪些经验和建议可以分享给大家?

            Satya :首先,我很高兴与你和各位嘉宾一起参加此次大会,感谢你的邀请!Neil提了个很好的问题 ,大家知道我担任微软首席执行官已经七年了 ,事实上我的整个职业生涯都是在微软度过的——将近30年 。从微软内部成长起来的经历 ,让我由衷地感受到,我需要特别专注于两件事,以便推进实现面向未来的转型。

            首先是要明确我们的愿景和使命。Neil,我坚定地相信,任何组织要做到最好  ,都需要有一个能够每天唤醒人们共鸣的使命感。在微软 ,我们的使命是予力全球每一人、每一组织 ,成就不凡 。这实际上是在回应我们的初心 。45年前  ,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创立微软公司的时候 ,他们的本意就是为了给开发者创造开发工具。在1975年 ,他们为Altair计算机开发了BASIC编译器 ,他们当时的想法就是,希望更多人可以借助他们的工具创造出更多的新技术。所以,我其实是和微软一起回归到了我们最核心的目标。微软的初心放在今天同样并不落伍,云计算就像当年的BASIC编译器,人们可以利用云计算来创造出更多的新技术 ,这是非常行之有效的。

            另一个方面是要专注于文化 。如果我们回顾20世纪90年代后期,当时的微软已经是一家成功的企业了 ,人们常说,成功使人骄傲 。真正的问题是 ,该如何控制好骄傲自满的情绪。而最好的答案是 ,在企业内部培养起“无所不学(learn-it-all)”的文化 。不以“无所不知(know-it-all)”自居 ,而始终保持“无所不学(learn-it-all)”的态度,这是微软文化的一大关键要素 。

            将明确的愿景与使命作为指导所有工作的中心 ,同时构建起“无所不学”的成长型思维的企业文化,这就是我领导微软以来最优先考虑的两件事。更重要的是 ,这两件事要始终摆在最优先的位置 。因为没有一劳永逸的成功 ,每天我们都要保持思想焕新 ,并坚持付诸实践。

            沈南鹏 :你提到的文化和使命感十分关键,也是全球领先公司领导者都应当关注的重点。我们已经看到 ,过去几年间 ,云计算已然成为推动美国科技进步的关键技术  ,而微软也把握住了这一重要趋势 。Azure及云上相关服务已经成为微软业务增长的重要引擎 。那么,云计算领域未来的机遇何在 ?过去十多年间,我们见证了这一领域的蓬勃发展,但它的未来图景会是怎样的?

            Satya :非常好的问题。Neil  ,如你所言,无论是在中国 、北美,还是世界其他地方,过去十年间,云技术都已经成为驱动创新的关键动力 。在发展云计算方面 ,微软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你会发现 ,微软采取的是全栈式的云技术策略 ,全面覆盖了从基础设施向上的一切服务 ,甚至包括云加边缘计算的各种基础设施。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一直是分布式计算的坚定支持者 ,我们不但保留了分布式的边缘计算,还为此打造了混合架构,并且以不同的方式提供了多样性的选择。在此基础上 ,我们同样提供SaaS级别软件服务,例如为提升生产力和远程通信的Teams  ,以及针对商业应用的Dynamics等等 。我们还打造了完整的工具链 ,从GitHub开源社区到VisualStudio开发工具 。所以我们说,微软已经构建起了全栈式的云策略(“智能云矩阵”)。

            在另一个层面上 ,微软也在努力践行承诺,致力于做好一家纯粹的平台公司 。换言之 ,就是要帮助他人创造创新、获得成功  。这意味着 ,我们的技术 ,必须与红杉的成员公司及更多中国公司 ,实现商业模式层面的协同。只有首先帮助合作伙伴取得成功 ,才有我们的成功 。所以说,全栈式的云策略,以及作为一家平台公司提供商业模式协同的能力 ,是让微软实现差异化发展的两个关键要素。

            如你所见 ,我们在中国市场也做了很多工作。坦率地说,我们与很多来华发展的跨国企业都有合作 ,例如星巴克、礼来 、诺和诺德等 。这些企业借助我们的智能云进行了很多创新性的工作,既有他们自己的内部开发 ,也有很多是与中国的初创企业合作完成的。我们与中国市场上的很多领军企业也有合作,帮助像小米、腾讯这样的企业拓展海外业务。我们是在帮助促进双向的交流合作,成为企业走进中国、或者走向海外的优秀合作伙伴,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

            说到这里 ,Neil  ,我也有个一直很好奇的问题想要向你请教 。首先我要向你和红杉支持的所有企业和优秀创业者的成功表示祝贺,我想要了解的问题是,基于你的观察,中国市场的技术进步 、商业模式的变化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其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 ?这些变化有什么特征?中国一直以独具特色的方式快速发展,我想听你谈谈 ,对这些变化的特征,你有怎样的洞察 。 

            沈南鹏:中国市场的发展与美国或世界其他市场有些共性 ,那就是技术与创新的快速进步。但是 ,中国的发展也独具特色 。首先 ,中国有着巨大的国内市场。在过去十多年里,我们已经见证了消费互联网市场的庞大体量 。而现在,我们越发体会到企业服务市场的巨大潜力 ,SaaS显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当下 ,中国的每一个重要领域,无论是在零售、汽车、OEM还是制药领域,每一家企业都在考虑 ,如何将自身业务流程数字化 。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大动力。显然 ,除了软件服务变得日趋关键之外 ,物联网领域的应用也变得更加重要 。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在物联网 、机器人以及自动化工具等诸多支持不同行业转型升级的领域,都有着很丰富的应用场景  。中国的制造业非常希望伴随数字科技创新 ,在做大规模的同时,更加智能、更加高效 。这是中国实现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驱动因素。

            其次,今天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你刚刚提到了小米和腾讯,我们还有像SHEIN和Tik-Tok这样成功出海的企业。

            他们在国内已经非常成功 ,从各自领域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相信他们在全球舞台也会具有强大竞争力 。

            如今,许多中国企业已经走出去 ,并努力成为海外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这并非易事 。他们必须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 ,比如微软便可以成为他们重要的云服务合作伙伴 。当然,云计算是创新增长背后的另一重要驱动力,相信在未来的十多年里,这一领域将展现巨大增长潜力。

            回到技术层面,作为投资人,我们一直在寻找下一个有望改变世界的前沿技术 。而在你看来 ,哪些技术有望带来变革性影响 ?微软总是走在时代前沿 ,你们认为这些新技术未来将释放出怎样的机会?

            Satya:没错,技术的发展的确令人向往。刚才听你介绍了中国在消费互联网下一阶段的发展机遇 ,从某种程度上看 ,我想全球在数字科技驱动下也将经历类似的发展进程。举例来说 ,Neil,如果我们以全球GDP占比来衡量的话,目前的技术支出只占5% 。那么如果这个数字翻番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实际上,我过去常说这个占比将在十年内翻番 ,但在疫情后,我想这个数字也许在未来五年内就会翻番,因为技术的进步已经明显加速。你刚才所描述的观点非常有说服力,中国几乎所有的零售企业都成了数字化企业 ,医疗健康行业企业也是如此。每家制造企业都将采用“数字孪生”,可以模拟“黑灯工厂”式的生产模式。物理世界的业务流程与数字化业务流程深度融合,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记录系统或交互系统 。 

            比如我们想象中的新一代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或新一代供应链系统,它所记录的不仅仅是某个产品的数字代码,而是在“数字孪生”中完整记录下产品的实际生产过程。人们有时候会从体验层出发来描述这种情况 ,就像用HoloLens创造出的增强现实感受,我们在这项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这让我们非常兴奋  。让我感到兴奋的另一样东西是“元宇宙(Metaverse)”,它跨越物理和数字世界,将人、物、场在商业和消费互联网中融于一处 。我们或许不该把它看作是单独的消费市场 ,或企业级市场的现象 ,因为融合可能才是必需的。虽然没有那么引人入胜,但从某种意义上看,疫情中视频会议的普及已经让我们多少体验到了一个2D的元宇宙。那么 ,如果有一个3D的元宇宙又会怎样呢 ?能够真正超越空间和时间,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我对这些感到非常兴奋 。 

            沈南鹏:我想你们还会继续沿用全栈式的思路,来把握像元宇宙这样的新发展机遇,如你所说 ,这会是同样的策略吗?

            Satya :完全正确。这就是我们将采用的策略 。如你所建议 ,我们希望在这一领域深化合作 。Neil ,你谈到了创新 ,特别是像元宇宙这样的新技术,我相信你对创新非常有感触 。能不能请你谈谈 ,初创企业该怎样保持创新活力 ?比如一家初创企业在取得成功之后 ,该如何保持创新活力 ?如何营造一种创新文化,让企业能够不断把握新趋势,甚至创造新趋势?

            沈南鹏 :在这一点上 ,我不得不说 ,我们都应该向微软学习。我每天都会跟早期创业者打交道 ,我认为创新对创业企业至关重要  。我们常常要深入了解一家企业是否具备创新基因 ,因为这是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要素。能够在各领域成为领头羊的企业 ,往往在顶尖人才的招聘、储备方面都做得很好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对于年轻的初创企业而言,在国内与领先的科技企业竞争一流人才并非易事。但我仍然相信,卓越的初创企业是可以做到的。

            其次,我认为非常重要的是 ,无论公司处在什么阶段 ,企业内部都必须建立创新的管理体系,能够激励创新实践。据我观察 ,企业需要构建灵活的组织 、扁平的架构来促进创新活力 ,支持创新不仅自上而下产生,更能自下而上激发。有些规模巨大的公司仍能持续创新,其中一些产品创新的点子,就是来自基层的工程师 。他们在工作中不断自我审视 ,不断探索什么样的产品才能真正满足客户需求 ,并根据这些需求开展创新。这类企业往往能够成长为卓越的企业、做出优秀的产品  。我们常用“大象会跳舞”来比喻这些企业。这一比喻既适用于红杉优质的成员企业 ,也同样适用于微软。

            Satya :非常生动的比喻。大象也能跳舞 。

            沈南鹏 :最后 ,非常感谢你能抽出时间参加我们举办的“2021红杉数字科技全球领袖峰会”。感谢你的宝贵时间。期待早日与你面对面交流。

            Satya :当然。Neil,非常感谢 。再次祝贺你和红杉的成员企业取得的成绩 。期待再次相见 。谢谢  。

            沈南鹏:谢谢 。(投资界PEdaily)

          更多内容请点击【时尚】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