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收款码”乌龙背后:产业链多方博弈 折射出多方利益的收款博弈
时间:2025-09-19 08:58:26 来源:
原标题:“个人收款码”乌龙背后:产业链多方博弈
本报记者李晖北京报道
近期,个人一则10月初发布的收款支付行业政策以被误读的形式“破圈”
,引发从监管到市场的码乌多方关注
,并持续发酵。龙背 该事件涉及的后产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个人收款码”,关系到广大微型经营者日常交易,业链也涉及监管对目前支付领域突出风险的多方治理,更关乎支付产业链市场多方竞争格局的博弈角力,这也让一次“偶然”的个人“误读”背后,折射出多方利益的收款博弈。 个人收款码有怎样的码乌风险?监管出台259号文监管整肃的核心是什么
?个人收款码业务背后涉及了哪些产业链参与者?政策变化对各方有怎样的冲击和影响
?多方博弈是否会影响到最终政策细则的走向? 个人收款码风险何在
? 此次引发热议的政策来自于今年10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银发〔2021〕259号)》(以下简称“259号文”)
。该文件对POS机等银行卡受理终端、龙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后产创新支付受理终端等方面均提出管理要求,业链一大新意在于首次将条码支付(即二维码支付)终端纳入规范管理。多方 市场对个人收款码并不陌生 ,因为其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近年来线下拓展的过程中,曾立下过汗马功劳。 2017年2月,支付宝率先上线收钱码 ,为小吃店
、路边摊
、杂货铺等小微商户提供收款服务以及账单管理等服务。一个公开披露过的数据是 :2017年年底时支付宝收钱码全国申请用户量达到4000万 。 2017年年底,微信支付推出“中小商户智慧助力计划”
,在二维码收款界面推出了“收款小账本”官方小程序,添加了一系列针对经营者的增值服务。在产业互联网的战略下,腾讯曾在2019年报中披露数据称:2019年四季度微信支付中商业支付的交易量日均笔数超过10亿
。 从业务本质看,个人收款码并没有走收单业务“发卡机构(账户机构)—清算机构—收单机构—商户”的路径,而是“消费者—商户”的转账模式
,这意味着绝大多数收款码交易不需要承担收单费率的成本 ,这也是路边摊等小微商户青睐这一方式的原因,也可视作双巨头扶持、拓展小微商户的一种方式。 但个人对个人转账的方式的交易信息不透传 ,账户安全级别较低也是客观事实。数据显示,近年来利用个人静态收款码开展违法行为增多,比如点对点远程转移赌资的“跑分”行为屡见不鲜,给风险监测带来了难度。 259号文对条码支付主要作出了三项要求:限制个人静态收款条码被用于远程非面对面收款;不得通过个人收款条码进行经营活动相关收款服务;制定收款条码分类管理制度
,区分个人码和特约商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