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 ,寒风料峭 。华②凌晨1点,阳江合山阳江市阳西县织篢镇东村茅元山自然村 ,百年欧彬轮和父亲清点当天准备运往阳东区合山镇合山牛圩贩卖的牛圩牛只。
合山牛圩每逢公历以1 、4 、7为尾数的日子开市 ,早晨6点正式开始交易。从事养牛业已有二十余年的欧彬轮严格遵守这一时间 ,每逢圩日,雷打不动,将牛运去合山牛圩 ,争取卖个好价钱。
欧彬轮和父亲仔细检查了牛的状况 ,给牛喂食喂水 ,确认每头牛都吃饱喝足,精神抖擞。接着将牛只一一牵上车厢。15头牛首尾交错被固定在车厢两边 ,待最后一头牛被固定绑好,欧彬轮启动引擎 ,将车辆驶出村道,开始了一天的生计 。
凌晨2点30分,欧彬轮将准备运去合山牛圩的牛赶上车 、一头头栓牢。
(趁墟!邂逅百年牛墟 ,时长共3分35秒)
凌晨交易
合山牛圩位于阳江市阳东区田畔镇和合山镇交界处 ,是一个买卖活牛的市场,也是粤西最大的生牛交易市场 。合山牛圩传承百年,每至圩日,周边城市的牛贩子都会来到这里交易,从6点开市到收市,只有3个小时。
“每头牛的出入都有记录,最多时有三四百头牛在这里交易,平时一两百头。”合山牛圩负责人钟运龙介绍,以前牛圩在镇上,但随着乡镇发展、市场扩张 ,为避免堵塞交通 、影响周边村民生活,牛圩搬迁至丰垌村,交易品种也从以耕牛为主变成以肉牛为主 。
合山牛圩能够延续至今,并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活力,离不开市场近百年来的经营历史 、客源积攒。各色牛贩及牛中汇集在合山牛圩交易已有相当长的时间,且共同遵守着一套约定俗成的规则和习惯。这些规则不仅包括了交易的流程和方式,还涵盖了对牛只的健康和质量的严格要求 。
“外地很多牛商都拉牛到合山来卖。”养了二十多年牛的韦国富近年转型做经销商,“现在市场越来越大,越来越好,卖牛比养牛更能赚钱 。”韦国富经手的牛最远卖到了河南。
凌晨4点,天还黑沉 ,合山牛圩外就排满了大货车 ,有些满满当当载满牛,有些则空空荡荡 。来自粤西地区甚至江西 、河南等地的交易商们 ,早早就在这里候着等待开圩。“要真是等到6点才来 ,品质好的牛都被买走了。”凌晨2点驱车从台山赶来的黄宗毅说,“这里的牛贩子都是凌晨三四点就来了,有的甚至更早。经常是在市场外面排队的时候就在看牛了。”
黄宗毅是经验丰富的牛商,来合山牛圩既买牛也卖牛。他通常会提前几个小时到达,以便有足够的时间挑选最好的牛只,也能早早为带来的牛找到好买家。“早到的牛贩子可以先挑选,而且价格也相对公道。等到市场正式开张 ,很多好牛已经被挑走了。”黄宗毅的货车后视镜上已经捆上了几头小黄牛,他计划再买几头大的回去 ,可以卖给餐饮店立时宰杀。
早上6点 ,合山牛圩开市 ,车队排着长龙进入圩市 。
凌晨6点,牛圩市场准时开门。交易商们开着货车陆续进场 ,卖家们牵着牛群聚集在交易场中。黄牛 、水牛 、壮牛 、小牛等等品类多样,“哞哞”的牛叫声响彻这片土地。交谈协商的声音此起彼伏,现场瞬间沸腾了起来 。
牛只的买卖在喧闹中有序进行。买家们围着牛群仔细观察,一旦相中了,马上上前揪住牛绳细细查看 ,用手触摸牛的肌肉,检查牙齿 ,评估其年龄和健康状况。卖家则在一旁介绍牛只的特点 ,试图说服买家。价格的谈判在买卖双方之间来回拉锯 ,最终在心照不宣的默契中达成共识。
欧彬轮熟练地穿梭在人群中,对前来看牛的买家偶尔介绍几句 ,若是遇到谈不拢价格的,便拉着牛绳往旁边一侧,走远几步 ,等着新来的买家来相看 。
牛中选牛
除了卖家和买家 ,穿梭在交易场中还有一类人。他们凭着“阅牛无数”的慧眼以及伶牙俐齿的巧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