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若善 ,中国争误编辑|嘉辛
在云计算产业史上 ,云计绕不开几位互联网大佬的算战一段对话 。
2010年,判追“IT领袖峰会”现场,赶缠在对云计算的中国争误讨论中 ,李彦宏“毫不客气”地称云计算是云计“新瓶装旧酒” ,马化腾认为云计算成为“水电煤”要等上几百年甚至一千年。算战
唯独马云不同,判追他说如果阿里不做 ,赶缠将来会死掉。中国争误
这时阿里云已经在不声不响中做了两年,云计马云特意招来的算战王坚给阿里提出了“去IOE”的大方向,启动云操作系统“飞天”的判追自研 ,一部分阿里人不信,赶缠他们讽刺王坚 ,“一个学心理的博士居然能当上阿里巴巴的CTO ,心理学学得真好啊!”
就像任何一项新生事物都必然走过被验证的阶段那样,云计算自2007年在国内发端至今 ,走过的是这样一条路 :一开始只有少数人看好 ,他们孤独地走完了最初的几公里 ,且被广泛质疑 ,后来这条路越走越宽阔 ,同行的玩家也越来越多 ,在拥挤的赛道里互相追赶 。
这条“去IOE”的路在2013年走完,它代表着阿里云的阶段性成功,也点燃了国内云计算市场 ,自那之后,各方玩家加速进入这条赛道 ,弥补过去的战略误判 ,同时追赶阿里。
至今云计算的战事已经打了近十年,胜负仍未决出,但在跌跌撞撞中,国内云计算产业 ,正在大踏步继续向欧美追赶。
01 追赶 :落后的五年
2002年2月,贝索斯要求联合公司负责人科林·布赖尔和弗雷德里克,研发一套让开发人员可以接入亚马逊网站的API ,这个API,是AWS的最初形态。
如果从这一年算起,阿里云的开端比亚马逊晚了整整5年。事实上 ,国内云计算产业整体上也落后欧美五年左右。
在国内,阿里巴巴是最先大举投入做云计算 ,起于2007年 ,对当时的阿里来说 ,这是无奈之举。
2008年淘宝的全年交易额是999.6亿元 ,较上一年的433亿元增长了一倍还多。但就在这个业务增长的关键节点,阿里在底层IT架构上的隐患开始暴露出来 :
数据库太大且几乎没有再扩展的空间、IOE架构的购置及运维成本太高 。
王坚曾给阿里算过一笔账 ,他称按照当时的购置速度来看 ,光是买机器和软件就足够让阿里破产 。
阿里选择了“去IOE” ,即以廉价的PC服务器替代小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