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厦门退休学者耗巨资造诸子百家雕像园 向市民免费开放
海峡网讯 据海峡导报报道 原本在家里嬉笑玩闹的厦门学者像园向市孩子 ,一走进馆园 ,退休立刻安静下来;原来不喜欢学习的耗巨孩子,现在自觉拿起课本 ,资造诸百对传统文化充满渴望;就连本来懒散顽劣的家雕“熊孩子” ,在这个馆园游玩一番后 ,民免也能稍微自律一些了……
海沧有这样一所“学堂”。费开放“学堂”是厦门学者像园向市由71岁的厦门籍学者、国家文化部中国先秦文化研究会前秘书长常怀龙创办的退休 。
退休后 ,耗巨他耗巨资建成了诸子百家雕像园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资造诸百免费对外开放 ,家雕七年来接待了数万人次的民免年轻人 。“弘扬国学 ,费开放我这辈子赚了!厦门学者像园向市”常怀龙这样说道 。
文化传承推广传统文化 ,找回自己的根
多年前,常怀龙在与一位外籍华人学者交流中了解到,很多西方人有种逻辑:中国人是没有信仰的人,没有信仰的人是可怕的人,可怕的中国人需要“上帝的拯救”。
这件事让他开始反思年轻一辈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兴趣,“越来越多人信仰的缺失,折射出的是我们的文化建设并不成功。传统文化的断层太久了,复兴中华文明,如果不从我们这里开始 ,我们将是历史的罪人 ,我们的后辈将离自己的根和源越来越远” 。
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从传统文化开始推广,找回自己的根 ,用自己的文化救赎。“中华文化从来就不是封闭的、孤立的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格局与学术原创精神早已植入中华文化的骨髓,化作血脉 ,为世界文明的发展源源不绝地输送着能量 。”
退休后 ,原本可以安享晚年的常怀龙 ,开始了新的人生历程 。
美好心愿让诸子百家造像成为厦门名片
七年前,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常怀龙心头萌生 :给诸子百家造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 ,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 。”在他看来 ,在近年大规模的城市化中,城市雕像作为新鲜事物,伴随着城市改造和房地产开发浪潮遍地开花,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但是,不少雕像和急速扩张的城市一样,虽耗资不菲,或豪华、奢靡 ,他们的共同点是缺少文化内涵,透着一股财富的张狂,以及媚俗的取向”。常怀龙认为 ,这些雕塑 ,被贴上了各种标签,而真正表达社会价值与公众理念的城市雕塑却付之阙如 ,与它本应承担的社会角色相距甚远 。
常怀龙调查分析,“在伦敦 ,对于英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和战争死难者的纪念,是城市雕塑的两大主题 。在议会广场 ,矗立着狮心王理查、克伦威尔、丘吉尔等人的雕像;在威灵顿凯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