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20日 ,为期三天的农食农科第九届中国国际食品及配料博览会
、第三届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博览会和第十四届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简称“2025食博会·预博会和农博会”)在东莞圆满落幕。新未携创新成相
作为农业科技领域的广东工所果亮主力军,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以下简称“广东农科院加工所”)深度参与其中。院加副院长何秀古及所长徐玉娟率近20名科研人员参加活动 ,三博会在五场线下活动分享系列硬核技术与创新模式,科技为农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科技支撑,智造成为本届展会的农食农科核心“智力引擎”。
“博览会的新未携创新成相成功举办,为行业树立了'科技+农业'融合的广东工所果亮新标杆 ,也为广东建设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注入强劲动力。院加”徐玉娟感慨道。三博会
多专家发声
创新驱动产业发展
“科技赋能农业产业链升级。”徐玉娟告诉记者,广东农科院加工所希望通过展会推广农产品保鲜和精深加工领域的核心技术 ,例如荔枝全链条保鲜和超低温冻眠锁鲜技术等 ,延长农产品保鲜期并提升附加值 ,助力“广东荔枝全球购”等品牌战略。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徐玉娟
在2025年广东荔枝“12221”市场营销暨出海启动活动中 ,徐玉娟作《科技赋能岭南荔枝香飘世界》主题报告。依托广东农科院加工所近年来在荔枝生鲜绿色保鲜、冻眠锁鲜和精深加工领域取得的系列亮眼技术 ,使部分主栽品种保鲜期延长至30天以上 ,荔枝冻眠锁鲜12个月以上,开发出多款荔枝高附加值产品 。她表示 ,品牌成功出圈 ,荔枝得以顺利出海 ,离不开物流和保鲜技术的强劲支撑 。下一步,广东农科院加工所将深化保鲜技术的全链条推广应用 ,降低荔枝采购损耗率,深挖荔枝大健康价值 ,拓展双循环产业新赛道 ,推动荔枝文化与科技融合,让荔枝故事伴随“出海行”走向世界舞台。
不仅如此,广东农科院加工所也在积极促进省际合作与资源共享 。徐玉娟表示 ,通过展示小冰麦功能食品开发等案例,强调“科技+农业”的转化能力,吸引企业合作开发多元化产品 ,推动农产品从原料向高附加值终端产品转型,推动“吉林原料+广东技术+湾区市场”的协作模式。通过共享科研平台、技术设备和市场需求 ,促进跨区域产业链整合。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傅曼琴研究员作《省际合作“四个共享”(科研创新平台)实践总结》的报告
在“省际合作‘四个共享’推介会”上,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傅曼琴研究员作了《省际合作“四个共享”(科研创新平台)实践总结》的报告 ,现场展示了与吉林共同研发打造的系列桑叶、桑果 、冰麦、人参等精深加工产品,通过反复试验优化,在口感优化方面,采用了苦味 、药味儿分子屏蔽技术、水果天然风味保留技术 、以及液体多相体系稳定技术,在活性成分保留方面 ,通过超高压辅助提取,活性成分保留率提高50% 。广东农科院加工所作为科研平台共享的核心力量,与吉林圣一农业达成合作 ,推动“吉林冰麦原料+广东加工技术+湾区市场”模式落地,以科技杠杆撬动南北产业链协同发展 。
“广东农科院加工所致力于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徐玉娟接受采访时表示,广东农科院加工所作为广东省预制菜产业联合研究院的牵头单位,致力于通过科技创新提升预制菜标准化水平和产品品质,通过展示预制菜安全控制及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多元化健康产品,引领行业向营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