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筐筐蔬菜被浸泡在消毒液中 ,经过反复冲洗、防控非洲烹饪,猪瘟最终经过高温处理后送至猪场员工手中——这是不该自2018年非洲猪瘟暴发以来
,全国许多规模化猪场推行的牺牲员工餐食消毒流程。但是员工,这一流程也面临不小的健康争议 。“蔬菜再怎么洗也有消毒剂残留,为代吃完经常拉肚子。快评”曾在河北某猪场工作四年的丨常朱先生告诉记者,像他这样的态化一线养殖员工 ,每天都要食用这些经过多重消毒处理的防控非洲食材。
虽然人类并不会感染非洲猪瘟,猪瘟但如果猪场员工有接触病猪或污染环境后未彻底消毒,人类就可能通过衣物、鞋子、车辆等携带病毒 ,间接导致猪群感染。这也是北方大规模养猪场对员工餐食进行消毒的理由和逻辑起点 ,至于为什么在南方的养猪场少见或者没有出现 ,主要是因为南方的猪场多处于深山老林 ,存在天然的屏障,加上员工人数不多,可以种植果蔬自给自足 。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对非洲猪瘟的预防还缺乏有效的疫苗 ,非洲猪瘟感染家猪和野猪后 ,最急性和急性病例死亡率接近100%。疫情暴发后,需扑杀疫点以及周边三公里内所有生猪,将给生猪产业造成毁灭性打击。具体到北方的大型猪场,资产动辄上亿,一旦发生猪瘟损失不可估量 ,所以防疫必须也应该放在第一位。不过 ,这不意味着就能以牺牲员工的健康为代价 ,“一刀切”地过度防疫 。
媒体的报道 ,揭开了规模化猪场员工餐食消毒流程荒谬的一面 :某猪场所有的食材(除米面外)需使用过硫酸氢钾浸泡消毒1小时 ,鸡蛋要整筐浸泡40-50分钟 。“最难受的是消毒过后的食材,厨师经常来不及充分用清水冲洗 ,残留的消毒剂就这样被吃进肚子。”有员工形容,每天吃饭就像吃“八四消毒液” 。
用消毒剂泡过食材烹饪出来的饭菜必定不会可口 :一是消毒剂会把食材的营养破坏掉 ,比如浸泡后蔬菜维生素C含量会减少50%以上。二是消毒剂会有污染残留,0.5%过硫酸氢钾溶液浸泡叶菜30分钟后,硫代硫酸盐残留量可达12.7mg/kg ,经模拟烹饪后仍会残留43%的氧化性物质 。经常性食用这样的饭菜,员工身体被损害几乎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