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 ,播种距地400公里的最高种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 ,一个旋转的课堂空授课播陀螺出现在大屏幕中央 ,随后传来“太空教师”王亚平的深太声音,“欢迎来到天宫课堂”。播种这是最高种中国空间站太空授课的开场 。
这个声音 ,课堂空授课播张舒琪再熟悉不过。深太8年前,播种她还在读高二,最高种从电视里看到太空授课 ,课堂空授课播就有来自王亚平的深太声音 ,也有同样的播种陀螺演示,那是最高种我国在神舟十号天宫一号任务期间开展的第一次太空授课。张舒琪感到奇妙、课堂空授课播有趣 、兴奋,从此她对于航天的热爱一发不可收拾 。
如今,8年过去,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我国首次太空授课的孩子已经长大,他们中不少人正在上演着一个个“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故事 。
张舒琪就是其中一位。今年,她成为一名空间站任务飞控试验队员,和身边的同事日夜守护着天上的航天员英雄 ,既自豪 ,又幸福 。
无独有偶。她的同事 ,来自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29厂焊接成形制造中心的李什博也有着类似的成长故事。8年前,李什博第一次观看太空授课时还是一名学生,对航天知识充满了好奇,尤其对航天器有着浓厚兴趣。8年后,他成了空间站大型金属舱体焊接装配团队中的一员 ,看到航天员在他参与研制的空间站中授课 ,心中无比激动。
前不久,还有一群大学生上了热搜 ,他们研发的“宇宙八音盒”卫星乐器装置 ,将收集外太空的波形数据 ,聆听宇宙八荒的声音 。这一创作灵感,正是来自8年前的那堂太空授课。
……
“最高”讲堂种下的梦想种子,已经发芽了。
一只陀螺转出航天梦
24岁的王楠上一次观看太空授课时,还是山东省高密一中一名高二学生。
8年前的那个夏天 ,得知神舟十号任务将有太空授课环节的消息后,王楠每天都在盼望电视直播的到来。那时,“太空授课”这几个字对大家来说还很陌生 ,身边的同学也不太理解,她为什么总会在提到它时眉开眼笑。于是 ,她便动员全班 、甚至全年级的同学一起看看“这个课到底有多神奇” 。
她至今忘不了那个上午 :2013年6月20日10时左右,在中小学这已经是第三节课的时间,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视机 。
接着,这块小小的屏幕 ,与太空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