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聚焦2025中央一号文件”系列报道
近日,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龄男连续五年聚焦农村移风易俗这一关键议题。青年其中,困局更是黄振华乡婚配首次提出要“发挥妇联 、共青团等组织作用,村振村大策加强对农村适婚群体的兴农公益性婚恋服务和关心关爱”。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目光投向农村婚恋现象 ,龄男这背后折射出的青年恰是当下愈发凸显的农村大龄男青年婚配难题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教授黄振华指出 ,困局基于全国26省119村1785个农户的黄振华乡婚配调查 ,超过四成的村振村大策村庄存在较为严重的大龄男青年婚配难题。究竟是兴农哪些因素导致这一现象愈发突出 ?又该采取何种有效策略予以破解?南方农村报特邀黄振华教授进行深度解读 。
农村大龄男青年婚配难
“一少一高三低”成症结
黄振华教授课题组发布的《农村大龄男青年婚配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119个样本村庄中,有51个村的村干部反映当地存在较为严重的大龄男青年婚配难题,占比42.9%;在1785个农户中,有825个受访农户认为当地农村大龄男青年婚配难题较为严重,占比46.2%,且东 、中 、西部分别占比38.6% 、54.8%和43.2%。
这一系列数据清晰地表明,四成以上的村庄和农户认为本地存在严重程度不同的大龄男青年婚配难题 ,而且中部省份相较于东 、西部地区而言,问题更加突出,农村大龄男青年婚配难题总体上呈现出东、西、中地区难度递增的趋势 。
谈及农村大龄男青年婚配难题的成因 ,黄振华教授将其归纳为“一少一高三低”。“一少” ,即农村适龄结婚女性少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7 ,全国乡村人口性别比为107.91,显示我国男女人口性别比失衡现象在乡村地区更为突出 。
“农村男女性别比失衡属于结构性矛盾。”黄振华教授进一步解释道 ,随着现代化进程加速 ,农村青年女性外出务工日益普遍,不少人选择在外地或者城里成家 ,使得农村本地适龄结婚女性数量愈发减少。
“一高”,则是农村结婚彩礼成本高。农村男女性别失衡犹如一颗石子投入湖面 ,引发了后续一系列连锁反应,高彩礼现象便是其中之一。“由于男多女少,男方成家需要尽可能提高彩礼,通过各种方式增加可能性,因此彩礼也随之提高。”不过黄振华也表示 ,调研发现因高彩礼结不起婚的情况占少数 ,常出现在有多个儿子的家庭 。
“三低”涵盖了个人及家庭收入低、学历及职业素质低、对传统婚姻观念认同低三个方面 。“在农村男女性别失衡的大背景下 ,婚配难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类人群:家庭收入微薄之人、技能匮乏之人、本身抵触结婚之人 。”黄振华强调 ,当下农村青年男女的婚恋观念正在悄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