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要做大 ,福耀需要自身实力、玻璃优良环境和市场需求;一个企业要做强,携手新闻则少不了助力其腾飞的汽-企业重要契机和通道。记者近日探访了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供应商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公司发现,大众福耀的世界发展之路,更加验证了这个说法。舞台
在一汽-大众的福耀带领和带动下 ,福耀集团从一个本土玻璃制造厂,玻璃逐渐发展成集研发 、携手新闻生产配套于一身的汽-企业重要汽车玻璃制造企业 ,将自身产品安装到奥迪、大众奔驰 、世界宝马等一系列高等汽车上 。舞台
诞生、福耀专注中国的有经验汽车玻璃制造企业
上世纪80年代,曹德旺所在的玻璃厂还在生产被称为“大陆货”的水表玻璃 。他1983年承包这家年年亏损的乡镇小厂时,或许很难想象,在此后的30年,他将带领着这个玻璃厂创造一系列的商业神话。
从1985年毅然将主业转向汽车玻璃生产,改变了中国汽车玻璃市场100%依赖进口的历史;到1987年,成立福耀玻璃有限公司;再到1993年,福耀玻璃登陆国内A股 ,成为中国同行业上市公司。福耀的发展历程虽充满艰辛,却迅速壮大起来。
目前,福耀有员工近2万人 ,已在福清、长春、上海、重庆、北京 、广州建立了汽车玻璃生产基地 ,还在国内多地建立了现代化的浮法玻璃生产基地,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贯穿东南西北合纵联横的产销网络体系 。
打拼多年 ,面对许多发展房地产等更具诱惑力行业的机会,福耀却坚持制造汽车玻璃。曹德旺认为 ,要实实在在制造些东西,企业的发展才会因为专注而变得有经验 ,从而脚踏实地,长足发展 。
携手一汽-大众中国靠前、走向世界
福耀转向汽车玻璃生产之初 ,由于企业能力和市场渠道限制,只能做后市场配件供应 。随着与一汽集团,特别是一汽-大众的合作 ,福耀开始为整车配套 ,并逐步走上了规模化生产的道路 。
与一汽-大众的长期合作 ,给福耀带来的不仅是市场销量和生产规模,还有一些更宝贵的财富—研发能力 。
福耀集团副总裁白照华告诉记者 ,在多年与大部分国家各大汽车品牌合作中福耀感受到,一汽-大众在产品开发、同步培养 、新技术应用等方面都走在较前列 ,与这样的汽车企业合作,对福耀技术的提升 、管理能力的促进都是非常大化的 。
如今,福耀拥有自己的设计研究院,每年坚持大手笔投入到产品研发和升级中。福耀玻璃的部份高新技术产品代表着当今世界上较高的制造水平,并拥有单独的知识产权 。
福耀集团质保部总监周立军说 ,在跟一汽-大众合作的20年里 ,经常感到自身在模拟模仿、同步开发等方面的不足,“与强者合作 ,看到自身欠缺 ,才能加快提升开发能力 ,确保品质 。这对福耀跨出我国 ,具有积较的探索意义 。”
目前 ,福耀生产的汽车玻璃占中国70%市场份额,还成功挺进全部汽车玻璃配套市场 ,成为宾利、奔驰、宝马、路虎、奥迪等豪华品牌重要的大部分国家配套供应商,是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厂商。还设立了中国香港、美国子公司,并在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及西欧 、东欧等国家设立了商务机构 ,成为名符其实的跨国公司。
深化战略合作支持“再造一个新一汽-大众”
据介绍,一汽-大众2014年的市场目标是保166万辆、争175万辆。长春 、成都和佛山三个生产基地、四个工厂的产能将一体提升 。但目前一汽-大众以产定销的状态依旧持续,市场对其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为保障生产 ,各供应商的生产配套能力也显得更加重要。
一汽-大众采购部总监江辉表示 ,经过去年分析研讨,一汽-大众正在推进“2020战略” ,即到2020年,实现300万辆的产销规模 ,相当于“再造一个一汽-大众”。
“实现"2020战略",除完成数量目标维度外,更要确保高品质维度 ,零部件供应商管理将是重中之重 。一汽-大众目前有600多家供应商 ,随着异地建厂大量增加,供应商管理和生产能力成为巨大挑战。我们希望更多的供应商能像福耀玻璃这样,与一汽-大众共同实现质与量的一同飞跃 。”江辉说。
福耀集团总裁曹晖表示 ,福耀与一汽-大众一样 ,天生追求高品质 ,看重品牌的长远建设。这种意识上的默契支持双方合作多年 ,实现了非常大化的共赢 。未来还将继续深化合作 ,协助一汽-大众实现“2020战略” ,“与一汽-大众的合作不是简单供应关系,而是关系到福耀未来的战略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