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第一课大模型不断涌现,课程内容如何持续更新?讲好”“《人工智能导论——文科版》最近上线
,教材如何使用
?大学”……1月8日
,北京市属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虚拟教研室研讨会在北京邮电大学举行,人工一线教师讨论热烈
。第一课
2024年秋季学期以来
,讲好北邮人工智能课程团队精心制作的大学教材
、课件、人工慕课视频等资源
,第一课广泛应用到市属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的讲好通识基础、算法原理等板块 。大学北京市大一新生同上人工智能“第一课”,人工北邮出品成为教学“母版”
。第一课
当前
,讲好人工智能已是大学世界各国的科研热点与竞争高地
,正深刻推动教育变革创新。2020年开始,北邮在人工智能学院开设通识课。这5年,课程已从一门课发展到一批课
,覆盖群体从一个学院扩展到整个学校再到市属高校 ,在培养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做出有益探索
。
一门前瞻性的通识课
点开链接 ,上传音频 、照片,在老师指导下,北京邮电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大一学生张祺立制作出与自己样貌、声音都很相像的“数字人”。“人工智能导论课为我打开了了解前沿科技的大门 。”张祺立说。
2024年9月,北邮首次面向全校各专业3930名大一新生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企业代表、专家走进校园 ,让张祺立这样的文科生也有机会系统学习人工智能。
5年前,北邮人工智能学院为该院大一新生开设必修课——人工智能导论 ,前瞻性地开启了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探索实践。
“人工智能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在人工智能学院教授郭军看来,将这门课纳入本科新生必修课程体系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围绕教什么 、怎么教 ,5年来,人工智能导论课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迭代——
教学手段,从编写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