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农技骄阳炙烤着齐鲁大地 ,在山东省高密市大牟家镇张肖寨村的服务万亩良田家庭农场里,负责人王翠芬正查看玉米长势。促丰产提“今年小麦亩产最低1300多斤,收单升见实效高的农技达到1450斤。”她告诉记者。服务“今年小麦季风调雨顺,促丰产提但眼下玉米正遭遇干旱
,收单升见实效就盼着下场透雨
。农技”
距离张肖寨村不远的服务大迟家村,种粮大户魏蒙也在盘点今年的促丰产提收成 。“我们种植了近1000亩小麦,收单升见实效平均亩产1260斤
,农技比去年提高了不少
。服务”魏蒙告诉记者,促丰产提“虽然现在玉米赶上干旱,但小麦的丰收让我们有了应对的底气。”
这样的丰收景象并非偶然。高密市农业农村局的测产数据显示,2025年全市小麦平均亩产达到1058.6斤,较2024年增长9.02%,总产量增加1.26亿公斤。
“以前种地全凭经验 ,现在有了农技专家手把手指导 ,完全不一样了。”王翠芬深有感触地说 。今年春季,她发现部分麦田出现白粉病症状,立即通过微信群联系了包联的农技员。不到两小时
,农技站的技术人员就赶到现场,确诊后给出了具体的防治方案。
这种快速响应得益于高密市建立的“三级会商”制度。市级专家组每月会商
,镇农技站每旬会商,村级技术员每周会商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动态研判机制。今年以来 ,这套机制已经解决各类生产技术难题127个 。
魏蒙对农技服务的感受同样深刻
:“我们有个专门的微信群,农技人员不仅解答问题,还会主动发布预警信息和技术要点 。”他翻开手机展示,“看 ,这是上周发的玉米螟防治提醒,还有具体的用药指导。”
走进王翠芬的农场
,一排排滴灌设备格外醒目
。“这是水肥一体化系统,虽然大部分是我们自己投资的
,但确实省工省水
。”她算了一笔账 ,“用传统方式浇地,一亩地要花3个人工 ,现在一个人能管好几块地。”
魏蒙的农场则展示了更完整的技术体系 :“我们采用‘深耕+北斗导航复式精量条播+水肥一体化+无人机植保’的全程机械化模式
。”他特别介绍了地头的水肥一体化设备
:“这个罐体可以装1吨肥料,浇水时自动按比例混合,特别适合玉米这种高秆作物的追肥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