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知道老公疾病治好了 ,若不是属肿来复查 ,我都不知道他曾患的院构鼻咽癌这么凶险 。”近日 ,海空活得好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复诊现场 ,得久已是三栖作战5个孩子父亲的李先生身旁,妻子的精准建陆话语里满是感慨 。
4月15日是治疗肿瘤治愈州医助患者活“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科学防癌 ,提升体系健康生活”的主题格外引人关注。“手术、放疗、化疗作为肿瘤治疗的三大核心手段,恰似守护健康的‘陆海空’三军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广东省抗癌协会理事、广州市医师协会副会长、广东省预防医学会肿瘤防治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主任医师陈冬平表示,从曾经的“谈癌色变”到如今的“带瘤生存”,从追求“活下来”到“活得好”,肿瘤治疗已迈入精准化 、个体化的全新时代,“随着诊疗技术‘军备力量’的不断升级 ,哪怕是晚期肿瘤,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医患携手科学治疗,依然有治愈的希望 ,回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中。”
“陆军”手术正面攻坚
机器人手术摘除15厘米纵隔巨瘤
17岁的男孩小圆(化名)近段时间常常感到胸闷 ,运动后加重,气喘不止 。父母察觉异常后带他去医院检查 ,竟发现前纵隔内藏着一个直径15厘米、足有柚子大小的巨瘤 ,紧紧贴住心包与心脏前壁 。他们迅速带着小圆来到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寻求帮助 。
该院胸外科学科带头人赵健教授接诊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