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到来 玻璃市场承受库存重压
“金九银十”已经远去 ,玻璃企业经历了一个温吞的同纯、非典型的现强旺季。在这个全年需求最旺盛的于玻季节,尽管受诸多因素影响 ,璃期但是货知玻璃价格相对平稳、需求有所释放。基本碱表行业在亏损压力下艰难自救 ,同纯主动降低在产产能。现强当前浮法玻璃日熔量为162290吨 ,于玻而6月中旬的璃期高点为176825吨,降幅为8.22% 。货知行业内生需求保持韧性,基本碱表近5个月玻璃原片总体维持产销平衡,同纯当前玻璃行业的现强痛点是生产企业高库存。随着北方低温陆续触及冰点,终端需求即将季节性下滑,玻璃原片企业要想挺过淡季 ,除了需要自身降本增效 ,还需要考虑宏观和微观环境的变化。
一般来说 ,在旺季向淡季的转换期,玻璃企业的选择是降价去库存。11月中旬以来,玻璃企业原片出厂价累计降幅在30—240元/吨 。其中,华中地区以石油焦为燃料的玻璃企业具有一定成本优势,降价去库存的态度坚定。然而,从近几周的库存数据来看,贸易商和深加工企业保持按需采购节奏,玻璃原片价格战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 。在相持期过后,玻璃原片企业有望回到自发去产能的路径上 ,需求淡季比较集中的放水冷修难以避免。
玻璃生产线从冷修到重新点火进入正常工况 ,需要6个月左右的时间,重修窑炉耗费巨量人力物力,故玻璃生产具有显著的刚性约束 。此外,光伏玻璃生产线建设对耐火材料的需求,增加了浮法玻璃企业安排冷修的难度。目前计划冷修的浮法玻璃生产线的日熔量与淡季需求季节性下降的幅度并不匹配。往年 ,贸易商和深加工企业具有一定冬储热情,但一年多来的市场状况给下游企业留下印象 :心态相对积极的贸易商承受了较大压力,故贸易商群体整体库存策略趋于保守,冬储很难成为托举玻璃价格的力量 。在当前已然高库存、高资金占用的情况下,玻璃企业的主要考量是把库存控制在合理水平以保持可接受的现金流,短期玻璃现货价格及与现货关联度较高的近月合约价格难有明显起色。
长周期内 玻璃供需状况有望改善
正如一位经济学家所说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必须在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上做文章 ,提升供给结构对有效需求的适配性,不能形成不符合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的落后产能和产品,造成社会资源和财富的浪费。近期出台的《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按照国家总体部署,结合建材行业实际情况,提出2030年以前建材行业实现碳达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