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不是说了嘛,关税高到一定程度,重关走60%和500%没有区别。税下水产”距离美国连续加征关税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业破在湛江经营一家虾加工厂的危企业负责人再次与记者谈起 ,情绪已经平和不少,重关走“对我们企业来说,税下水产影响肯定是业破有的,我们现在也做了紧急的危内部预案,但整体来说 ,重关走还是税下水产跟着国家和政策来走。”
连日来 ,业破美国“对等关税”备受市场关注。危作为中国水产品重要出口市场之一,重关走美国市场占据中国水产出口重要份额 。税下水产面对着美国轮番加征的畸高关税,无疑会动摇国内水产品的出口市场信心。站在国际贸易格局发生深刻变革之际,国内水产品全产业链端将面临哪些挑战,历史案例能否给到启示 ,破局之路又该如何走?
挑战 :产业链端的生死博弈
在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的背景下 ,中国水产产业链端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尤其是罗非鱼 。作为全球最大的罗非鱼生产国,中国近70%罗非鱼产量面向国外市场 ,其中美国市场约25%左右 ,是最大的单一出口市场 。近期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罗非鱼分会发出《关于保持罗非鱼产业链稳定发展的倡议》,表示目前税率下已无向美出口的可能 ,是此次关税战中损伤最大的水产行业。
"这简直就是灭顶之灾,当前收购价已跌破成本线 。”关税影响到上游养殖户,湛江罗非鱼养殖大户表示,每卖出一吨鱼就要亏损近2000元 。在关税政策生效前夕,广东、海南等罗非鱼主要产区的加工企业已紧急采取应对措施。广东某大型加工厂于4月8日连夜下发调价通知,规定500克以上规格罗非鱼收购价不得超过8.6元/公斤 ,300-500克规格最高限价6.6元/公斤,较前周下调0.7元。海南地区部分规格周环比更是跌幅达1.0元/公斤 。
“说影响 ,不可能完全没有 。像我们一些主要靠美国市场的同行,这段时间订单肯定会减少了,会亏钱。比如养对虾的老板们 ,虾卖不掉,要么降价处理 ,要么可能就会转内销 。”受关税影响,对虾行业不可避免受到影响,粤西养虾行业人士还表示,“那几天新闻我都看麻了。”观望、不安 、焦虑 ,可能也是不少业内人士真实的心情。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6.8万吨鱼粉和5239公斤南美白虾种虾 ,分别承担了36%和34%的新增关税(此前税率仅为2%和0%) 。全球海产品关税新政 ,更使中国对美出口的罗非鱼 、梭子蟹等综合税率飙升至79%。这意味着,一条成本8元/斤的罗非鱼,出口到美国的终端售价需提高至14元/斤以上才能保本,而越南同类产品仅需10元/斤 ,中国水产品在美市场竞争力被彻底瓦解 。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专家指出 ,这种"关税传导效应"正在形成恶性循环 :美国消费者面临涨价压力,中国养殖户承受压价痛苦,而中间加工企业同样陷入两难境地 。来自汕头市濠江区水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一家水产企业,公司主营牛蛙类、金鲳鱼类、鱿鱼类、海鲜配菜类和虾滑类产品 ,主要销往美国、南美 、东南亚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面对着高关税 ,该公司负责人表示目前高关税及不确定性,现在客户都不下单 ,已有订单也暂停发运 。
根据美国农业部 (USDA) 发布的《2025年中国水产品报告》显示,由于美国新禁令限制俄产海产品进入 ,连带影响在中国加工的相关产品 ,尤其是青岛 、大连等港口企业,中国水产品加工对美出口面临挑战。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消息 ,截至2025年2月,中国对美国的海鲜出口下降至205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