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要做大,福耀需要自身实力 、玻璃优良环境和市场需求;一个企业要做强 ,携手新闻则少不了助力其腾飞的汽-企业重要契机和通道 。记者近日探访了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供应商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公司发现 ,大众福耀的世界发展之路 ,更加验证了这个说法 。舞台
在一汽-大众的福耀带领和带动下,福耀集团从一个本土玻璃制造厂,玻璃逐渐发展成集研发 、携手新闻生产配套于一身的汽-企业重要汽车玻璃制造企业 ,将自身产品安装到奥迪、大众奔驰、世界宝马等一系列高等汽车上。舞台
诞生、福耀专注中国的有经验汽车玻璃制造企业
上世纪80年代,曹德旺所在的玻璃厂还在生产被称为“大陆货”的水表玻璃 。他1983年承包这家年年亏损的乡镇小厂时 ,或许很难想象,在此后的30年,他将带领着这个玻璃厂创造一系列的商业神话。
从1985年毅然将主业转向汽车玻璃生产,改变了中国汽车玻璃市场100%依赖进口的历史;到1987年 ,成立福耀玻璃有限公司;再到1993年,福耀玻璃登陆国内A股,成为中国同行业上市公司。福耀的发展历程虽充满艰辛,却迅速壮大起来。
目前,福耀有员工近2万人,已在福清、长春、上海 、重庆、北京、广州建立了汽车玻璃生产基地 ,还在国内多地建立了现代化的浮法玻璃生产基地,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贯穿东南西北合纵联横的产销网络体系。
打拼多年 ,面对许多发展房地产等更具诱惑力行业的机会 ,福耀却坚持制造汽车玻璃。曹德旺认为,要实实在在制造些东西 ,企业的发展才会因为专注而变得有经验 ,从而脚踏实地,长足发展。
携手一汽-大众中国靠前 、走向世界
福耀转向汽车玻璃生产之初,由于企业能力和市场渠道限制,只能做后市场配件供应 。随着与一汽集团,特别是一汽-大众的合作,福耀开始为整车配套,并逐步走上了规模化生产的道路 。
与一汽-大众的长期合作,给福耀带来的不仅是市场销量和生产规模,还有一些更宝贵的财富—研发能力。
福耀集团副总裁白照华告诉记者,在多年与大部分国家各大汽车品牌合作中福耀感受到,一汽-大众在产品开发 、同步培养 、新技术应用等方面都走在较前列 ,与这样的汽车企业合作,对福耀技术的提升、管理能力的促进都是非常大化的。
如今 ,福耀拥有自己的设计研究院,每年坚持大手笔投入到产品研发和升级中。福耀玻璃的部份高新技术产品代表着当今世界上较高的制造水平,并拥有单独的知识产权 。
福耀集团质保部总监周立军说,在跟一汽-大众合作的20年里,经常感到自身在模拟模仿、同步开发等方面的不足,“与强者合作,看到自身欠缺,才能加快提升开发能力,确保品质 。这对福耀跨出我国,具有积较的探索意义。”
目前,福耀生产的汽车玻璃占中国70%市场份额 ,还成功挺进全部汽车玻璃配套市场,成为宾利 、奔驰、宝马、路虎 、奥迪等豪华品牌重要的大部分国家配套供应商,是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厂商。还设立了中国香港、美国子公司,并在日本、韩国、澳大利亚 、俄罗斯及西欧、东欧等国家设立了商务机构 ,成为名符其实的跨国公司 。
深化战略合作支持“再造一个新一汽-大众”
据介绍 ,一汽-大众2014年的市场目标是保166万辆 、争175万辆 。长春 、成都和佛山三个生产基地 、四个工厂的产能将一体提升。但目前一汽-大众以产定销的状态依旧持续,市场对其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为保障生产 ,各供应商的生产配套能力也显得更加重要 。
一汽-大众采购部总监江辉表示 ,经过去年分析研讨 ,一汽-大众正在推进“2020战略” ,即到2020年,实现300万辆的产销规模 ,相当于“再造一个一汽-大众” 。
“实现"2020战略",除完成数量目标维度外,更要确保高品质维度 ,零部件供应商管理将是重中之重 。一汽-大众目前有600多家供应商 ,随着异地建厂大量增加,供应商管理和生产能力成为巨大挑战 。我们希望更多的供应商能像福耀玻璃这样,与一汽-大众共同实现质与量的一同飞跃。”江辉说。
福耀集团总裁曹晖表示,福耀与一汽-大众一样 ,天生追求高品质,看重品牌的长远建设 。这种意识上的默契支持双方合作多年,实现了非常大化的共赢 。未来还将继续深化合作 ,协助一汽-大众实现“2020战略”,“与一汽-大众的合作不是简单供应关系,而是关系到福耀未来的战略性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