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国内专家大咖出席新书首发式并为培训班授课
《服务指南》获各方点赞
东南网1月9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钱玲玲/文 常海军/图 通讯员 温惠鹭)就业是厦门模式民生之本,对残疾人来说更是残疾如此 。那么 ,人业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该如何推进 ?规范
1月7日,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厦门模式《残疾人就业规范化服务指南》(以下简称“《服务指南》”)在厦门首发。该书由厦门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何欣教授团队共同完成,残疾提炼了残疾人就业的人业“厦门模式”,创新了残疾人就业理论研究视角,规范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的厦门模式残疾人就业理论。
学术界与实务界的残疾“强强联合”
面对残疾人就业困境,近年来,人业厦门市残联、规范厦门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以党建为引领,厦门模式综合施策,残疾探索出残疾人就业服务规范化的人业“厦门模式” ,不断提升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
新书首发式上 ,作为该书作者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何欣现场介绍了《服务指南》的编著过程。她表示,为了形成全面的、可供参考的 、国内先进水平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手册,厦门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团队和她的项目组成员通过实地调研和文本资料梳理,总结了厦门市残疾人就业相关政策制度 、工作经验和服务流程等内容,吸收了部分国际国内相关经验 。
该书历经近一年的项目研究,为了清晰而完整地呈现残疾人就业服务所需的基本知识内容 ,安排了相关概念、法律法规、服务内容 、服务流程、服务工具等5个主体章节加以呈现。
现场,中国残联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会长 、南开大学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院原院长关信平教授对于《服务指南》给予了高度评价:“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残疾人就业工作也要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 ,这不仅需要出台相关政策,还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服务体系,把这些政策真正落实到残疾人身上 。我们要善于立足当地、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总结经验 ,才能真正做好服务工作,让广大残疾人朋友也赶上‘共同富裕’这趟车。”
考察厦门残疾人就业工作实践
在厦期间,专家们实地考察了厦门多元化的残疾人就业模式,星空咖啡、幸运星小店等创新探索给专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您好 ,欢迎光临!”“要拿铁,还是美式,加冰块吗?”咖啡店里 ,孤独症店员们熟练地接待客人 。今年以来,厦门市残联首创的星空咖啡品牌,联合有意愿安置孤独症青年就业的元点咖啡 、尚萌集团开设两家咖啡店 ,先后有12名孤独症青年正式签订劳动合同,走上咖啡师岗位 ,收获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 。
幸运星小店则是开在地铁站里的爱心商品中转站,主要售卖一些爱心人士捐赠的物品,为孤独症青年提供了一条融合就业的无障碍通道 。针对残疾人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