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疆的广袤大地 ,孕育出万千风物。新梅它们在戈壁绿洲间积攒日光 ,内心于雪山草原上沉淀风霜,柔软或饱满丰硕,伽师或精巧玲珑 ,新梅可浓郁厚重,内心亦可清甜甘润。柔软即日起,伽师南方+ 、新梅南方农村报推出“疆品性格图鉴”系列报道 ,内心解码疆品MBTI ,柔软读懂每款疆品的伽师性格密码。
有一种水果
生长在新疆伽师的新梅戈壁绿洲间
这里年均日照超3000小时
昼夜温差可达20℃
每到8月
这种水果便挂满了树梢
把一部分伽师悄悄染成玛瑙的颜色
它外观小巧
紫莹莹的果皮包裹着圆润的果体
外表看似被白霜蒙层
其实掩盖不了它是“甜妹”的事实——
它就是伽师新梅
疆品中的“INTJ”
I——小小身躯 ,大大能量
伽师新梅单果重约20克,内心外形似紫玛瑙,表面还有一层薄薄的“白粉”——这可不是“脏了”,这是伽师新梅高甜度的“具象化”体现。这层果粉是新梅在生长过程中自然分泌出的果糖液凝结形成的白霜 ,它可以防止水分蒸发,让新梅保持水润与新鲜。
不张扬的外表下藏着惊人的甜度 ,伽师新梅的“I”便在此体现——它专注于内在积累 ,而非外在表现 。
伽师新梅小小的身躯里,到底藏着多大的能量?甜度高是伽师新梅的突出特点 。一般糖度在15-20度左右的水果就已经很甜了 ,但是伽师新梅更受一筹——其糖度高达23度,能甜过市面上大部分水果,但它的热量仅有39大卡/100g 。其果肉软嫩多汁,营养密度极高:每百克果肉含 0.157 克花青素 ,还含有 17 种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 ,具有保健功能的同时还可增强肠道蠕动 。
N——远见卓识,20年磨出好品种
作为 INTJ 的核心特质 ,伽师新梅的“远见”藏在二十多年的品种驯化史里 。
二十多年前,伽师成为国内最早试种新梅的地区之一 。伽师夏季高温少雨、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是生产优质新梅的适宜区 ,为新梅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
然而,仅有优越的自然条件还不足以保证新梅的品质好、糖度高。从国外引进之初,伽师新梅也曾面临着“水土不服”的尴尬,但科研人员并没有气馁,奔赴林果产区虚心求教,不断实践再不断改良,逐步培育出“新梅1号(法兰西)”“新梅2号(女神)”“新梅3号(斯泰勒)”等优良品种。这些品种不仅在伽师扎根,更孕育出软嫩果肉与独特果香 。如今 ,伽师县新梅种植面积达57万亩,预计2025年产量突破41万吨 。伽师新梅成功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被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连续三年获得“气候特优农产品” 。
从最初的“外来客”到如今的“土生金” ,这种极具前瞻性,在不断试错中坚定努力方向的特质 ,恰如INTJ总能锚定长远目标,用耐心让计划落地生根 。
T——精准测算 ,把光热都算进甜度里
伽师新梅的“T” ,是对光热资源的理性调配 。它如同精密的计算器 ,最大化利用光照 、温差与土壤条件 。
白天,超3000小时的年日照时长是它的“能量库”。光照充足时 ,叶片高效进行光合作用 ,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储存;夜间温度下降 ,酶活性增强 ,淀粉被精准转化为糖分,一点也不浪费光资源。20℃的昼夜温差进一步促进了这一过程——白天高效储能 ,夜间充分转化,使得糖分得以充分积累 。
伽师的弱碱性土壤也被纳入伽师新梅的计算范畴,通过对自然条件的精准利用 ,伽师新梅实现了甜度与口感的平衡 。土壤中的钙 、钾元素则增强了果皮韧性与果肉口感,让伽师新梅在锁住水分的同时保留果皮的爽脆 。
J——准时上线,产品线丰富
伽师新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J”果。
每年一到8月,伽师57万亩的果园就如同接收到了统一指令般,集体进入采摘期。这种雷打不动的特质 ,让许多人每到7月就开始期待伽师新梅上市,迫不及待地想在夏天实现“新梅自由” 。
更显著的规划性体现在产业延伸上 。伽师新梅加工产品丰富多样,包括梅干 、果汁、果酱等 。这一产业格局的形成 ,源于伽师对全产业链的系统规划 :建设现代产业园,吸引多家企业入驻,实现从种植到加工 、销售的全流程覆盖 。通过数字化建设,实现新梅产业数据动态监测全覆盖,推动产业与数字乡村建设深度融合,这一系列操作带动超15万人就业,将一颗果子的价值延伸至富民增收的维度。
从“白粉”裹身的内敛,到品种不断改良的远见 ,从光热测算的精准,再到全链规划的执行,伽师新梅用一颗果子的生长轨迹 ,诠释着其独特的性格密码。
撰文 :严秋璠
设计:曾梓毅
图源:伽师县融媒体中心
来源:南方农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