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短视频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短视重要方式 ,也有越来越多的频带品质博主借助短视频进行商品推广 。不过 ,货近短视频带货在带给人们更多购物选择的成受同时 ,也出现了一些乱象 。最关
近日 ,心商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短视对2020名受访者进行的频带品质一项调查显示 ,78.8%的货近受访者通过带货短视频购买过商品。64.9%的成受受访者觉得带货短视频存在商品质量品质难保证的问题。93.9%的最关受访者希望进一步规范带货短视频。
受访者中,心商男性占34.5% ,短视女性占65.5% 。频带品质
78.8%受访者通过带货短视频购买过商品
90后杨斯(化名)说 ,货近自己有刷短视频的习惯,也关注了一些主播 ,如果刷到主播带货的东西刚好是自己需要的,价格也合适,就会考虑通过带货链接购买 。
“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有时不知道买什么 。”上海某高校研究生潘攀(化名)平时会借助带货短视频挑选商品 ,“视频主播会做测评 ,这样可以参考一下”。
调查中,78.8%的受访者通过带货短视频购买过商品。交互分析显示,女性受访者买过的比例(80.5%)高于男性(75.5%)。
在北京工作的张昕,经常会在刷短视频时看到有售卖的产品,不过在下单前,她还会做一番功课,“会看评论区里大家的留言,也会选关注较久、有口碑的主播”。
数据显示,通过带货短视频购物 ,79.5%的受访者最关心质量、真伪能否保证 ,65.1%的受访者最关心是否和展示的产品一样,64.6%的受访者最关心是否夸大了功效作用 。其他方面还有 :售后服务能否保证(53.4%) 、价格是否实惠(45.4%)和物流是否方便(17.9%)等 。
杨斯曾有两次失败的短视频购物经历。一次是看到一个主播推荐家乡的苹果,但购买后感觉口感发涩 ,不像主播介绍的那样“脆甜”。还有一次看到主播推荐一款衣服 ,价格很实惠,但买回来发现面料不好 ,容易起静电。杨斯表示 ,后来再通过短视频购物就变得格外谨慎了。
张昕有一次通过短视频买了一条裤子,但发货速度很慢 ,快一个月才收到 ,“整个过程只能自己和卖家沟通,主播是不负责商品售后的”。
潘攀表示,通过短视频购买商品会首先关注质量问题 ,然后是售后问题 ,“现在带货短视频很多 ,但感觉监管有漏洞,会出现一些假冒伪劣或真假混卖的情况”。
带货短视频有哪些问题需要改进 ?64.9%的受访者认为是商品质量品质难保证 ,57.4%的受访者认为存在编造故事 ,消费大众的同情心。其他方面还有 :涉嫌虚假广告,有违商业伦理(46.0%),刷单篡改交易数据、用户评价(37.4%),只管成交不管售后 ,无法追踪商品(36.0%),不少以未成年人为拍摄对象,涉嫌侵权(35.2%) ,攀比炫富、华而不实,对青少年的三观产生不良影响(35.1%)。
严佳(化名)现在在杭州做短视频带货主播,平时主要卖护肤品、零食等。严佳介绍,公司有专门的人负责与商家对接,选品时会有一定的审核,“不会接三无产品 ,起码都是正经的牌子”。
不过严佳表示 ,作为主播,自己需要做的是为商品准备推广话术,在这个过程中并不需要亲自试用 ,“如果遇到比较感兴趣的商品会试用,但这种情况可能只占十分之一。据我了解,像比较大的主播,有成熟的团队,主播甚至不用准备宣传词 ,有专人负责写”。
严佳有个朋友,给品牌做官博代运营,主要通过短视频来推广产品 ,“之前有个饮品品牌让她做五六条带货短视频,但她只按照品牌方介绍的产品特性来自由发挥 ,自己根本没喝过这饮品”。
“我们会请朋友来帮忙刷评论 。现在就是有这么一个‘怪圈’,如果没有流量、没有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