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投入资金招商的光伏宠儿到等待救助的对象,光伏企业给相关部门出了一道救助难题 。困局
尚德电力(STP.NYSE,从投下称“尚德”)董事长施正荣办公桌桌面的入资右上角时常会放着一摞名片,有时会散开来,金招救助显示出经常翻的商宠迹象。一些参观其办公室的等待对象客人偶尔也会看到这些名片
,其主人不乏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官员及相关机构人员 。行业
近来 ,资讯孕育于一方水土的光伏光伏标杆企业颇多挠头。10月21日将是困局江西新余的赛维LDK(LDK.NYSE)4亿元短期融入资金券到期兑付日
,市场的从投预期是,不排除相关部门兜底的入资可能。
在近年来各地力推的金招救助招商、投入资金项目中 ,商宠光伏产业屡受青睐。从当时的大干快上到如今的产能过剩 ,这个新兴产业在划出一道流星式轨迹的同时 ,也勾勒出企业与相关部门产业互动的概貌。
时钟拨回到2008年前后,光伏产业受到一些地方相关部门的“宠爱” ,这可以归因于该产业的特性,“投入资金额巨大 、很快上马生产线、迅速产出且获得销售收入、高额利润,这是相关部门乐见其成的 。”一位在香港上市的光伏企业高层告诉记者。
“其实双方就算有再深厚的关系,更多的还是正常的政商关系。”谈及外界对于明星光伏企业“大而不能倒”的印象,上述企业高层说,这个产业能拉动当地GDP不说
,也会解决多达上万人的就业问题,还能创造较高的税收
。
在厘清相关部门、企业边界呼声之余,也有光伏业内人士称,相关部门补贴是中外通行做法,摆在一些地方相关部门面前的考题是如何做到更有效率的扶持。该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现在相关部门正在密集制定新的扶持政策,很可能更往后端补贴倾斜
,即按照实际发电量来补贴,这一做法更科学更具体。这一建议在中国企业遭遇欧美贸易大棒的背景下更有现实意义 。
怎么救
“光伏企业为何能在危急时分得到拯救,道理也不复杂,因为这些企业都是当地的标杆公司
,相关部门不希望倒,当然要想法子救。”上述光伏企业高层告诉本报记者。
记者此前从知情人士处获悉,来自光伏行业高地江苏省的天合光能(TSL.NYSE)、尚德和阿特斯阳光电力联名向江苏省委、省相关部门发出恳求信
,恳请后者尽快向国务院及国家有关部门汇报,尽非常大努力争取阻止欧盟反倾销立案
,以避免太阳能产业遭遇毁灭性打击 。
上述光伏业内人士对记者称
,近期明显感受到国家密集调研的热度,以前多是单个部门调研
,现在则是多个部门组成的庞大调研团队。
谈及补贴方式 ,他称,此前我国的补贴政策是前端补贴 ,即补贴建设电站,但实际操作中这一模式弊端很多,例如发电并网困难,补贴资金发放要拖延一两年之久。国外通行做法是后端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