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工业政务云、B端落地 汤道生谈腾讯CSIG三年变化 作者/吕倩 三年前
时间:2025-09-19 09:47:40 来源:
作者/吕倩
三年前
,芯片讯外界对腾讯云的工业认知还是“是什么
?能做什么
?”三年后,疑问已经变成“做到什么程度了?政务” 在腾讯集团内部人士看来,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端落地汤道生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总裁汤道生是谈腾目前腾讯集团总裁办内最近对外发声较多的高层了,这或许与汤道生背后CSIG的变化发展相关——刚刚成立三年 ,一切都有挑战,芯片讯但一切也都有可能。工业 目前,政务工业
、端落地汤道生政务、谈腾金融等TOB客户群已成为CSIG推进的变化重点之一 ,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芯片讯汤道生表示,工业政务云市场确实竞争激烈
,政务挑战在于政务等项目前期投入较大,周期非常长,任何需求变革都可能导致额外投入的增加。另外在芯片领域,汤道生表示,腾讯在芯片方面的投入属于需求驱动,更多解决自身产品的效能问题。 腾讯做B端行业吗? 虽然腾讯CSIG高管多次强调不过分重视竞争问题
,但中国云基础设施市场的竞争胶着状态愈发明显。 Canalys数据报告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云基础设施市场同比增长54%
,达到66亿美元 。其中阿里云占比33.8% ,华为云占比19.3%,腾讯云占比18.8%,百度AI云占比7.8%。Canalys此前在报告中指出:华为云在政务云 、互联网
、基因组学、汽车制造和金融服务等领域进展明显。而阿里云财报显示,其2021财年营收601.2亿元,通过深耕政企服务市场 ,政企行业收入占比持续上升。 需要注意的是 ,云计算市场行业调研报告中一般未将腾讯微信以及企业微信的上云数据纳入 ,也正基于此 ,传统优势互联网项目之外的工业云、政务云
、金融云等,成为腾讯云需要重点推进的方向。 今年5月14日
,腾讯CSIG宣布新一轮架构升级 ,SAP前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李强加入CSIG,担任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智慧工业和服务业总裁。谈到李强的加入,汤道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行业人才为CSIG带来新的思考 ,带来有价值的TOB领域行业管理经验
,双方磨合碰撞——既借鉴对方的传统行业经验,同时也保证从腾讯C2B的能力优势出发。 在向传统TOB行业沉淀的过程中,C2B经验是汤道生不愿放弃的基因优势
。腾讯云创建伊始,最初成功的案例便是游戏云 ,继而是直播云。硬币的两面在于,外界常依据腾讯的TOC优势认为腾讯没有TOB基因。 汤道生表示 ,腾讯沉淀多年的产品理念与传统TOB厂商的行业理解不同。比如在壳牌(RoyalDutch/ShellGroupofCompanies,世界第一大石油公司)的理解上,大家对壳牌到底是能源行业、零售行业、还是出行上下游行业观点不同
,行业传统更多认为壳牌是能源行业属性,但在最初是由腾讯智慧零售团队服务壳牌加油站与零售点
。汤道生称
,历史不同,传统经验不同,落脚点也不同 ,但最终CSIG都要对不同领域的客户进行对接 ,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腾讯C2B的能力肯定不是传统企业人士所掌握的,通过双向互动,新人带来他们的视野 、看待问题的角度 、以及熟悉行业的痛点 ,腾讯带来另外一种思维模式,通过这样的融合碰撞出的火花
,我相信这才是一个最有效的结合
。”汤道生称。 目前,腾讯产业互联网在30多个行业
,与9000家合作伙伴,打造超过400个行业解决方案。未来三年,汤道生称
,腾讯将投入超过200亿资源,培育超过1千家年收入突破1千万的伙伴企业。 腾讯做芯片吗? 虽然内部筹备多年 ,但直到2015年,汤道生才正式将腾讯云带出亮相;2018年CSIG成立,成立云启产业生态平台、推出腾讯SaaS生态“千帆计划”
,云计算与产业互联网在腾讯生态中才终于进入头部阵列。 此前,阿里云发布ARM服务器芯片
,行业关于“腾讯做不做芯片”的讨论逐渐热烈。11月3日,腾讯首次披露芯片进展
,发布AI推理芯片“紫霄”
、视频转码芯片“沧海”、智能网卡芯片“玄灵”三款芯片产品,以及云原生操作系统“遨驰”
。 谈到芯片研发 ,汤道生表示腾讯在芯片方面的投入是需求驱动
,基于自身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出于降低成本与提高基础设施效能的目的,腾讯会更清楚做芯片背后的理由是什么
,为什么要这么做
,进而指引团队在芯片方面进行投入。 以AI芯片为例,汤道生表示 ,腾讯的各种服务——不论是TOB还是TOC,都会涉及到人工智能算法的使用,AI服务的规模是固定的 ,如何通过自研芯片来降低能耗,优化成本,是推动腾讯在该领域不断投入的动力。 再以音视频使用场景为例,汤道生称,其作为一项底层技术,作为人与人沟通的交互模式
,在腾讯业务中的很多场景与产品中被应用 ,也被客户用来满足医疗
、教育、直播等需求 ,成为重要的消耗计算资源的地方。因此,腾讯在音视频的编码技术 、硬件芯片相应做了大量投入 ,以求达到软硬一体,更高效地去支持音视频编解码。 另以腾讯自研星星海服务器为例
,其基于云服务平台与多核芯片打造、符合云应用场景需求。汤道生称 ,未来虚拟网络非常消耗计算资源 ,腾讯考虑的是如何将基础设施以更低的能耗构建符合未来的结构
,除了自研芯片研发 ,腾讯也与芯片厂商进行紧密合作 。“腾讯自研服务器需要芯片厂商 ,腾讯方面提需求
,芯片厂商基于场景、在达到一定规模后投入支持
。”汤道生表示。 此前腾讯投资了云端AI芯片企业燧原科技,目前燧原科技已发布第二代AI芯片,预计今年底量产。另外,腾讯在2020年成立了专注芯片研发的蓬莱实验室,旨在实现芯片端到端设计、验证全覆盖。 腾讯云落地哪些客户了? 由腾讯研究院撰写的《2021云上智能白皮书》显示
,2020年一季度到2021年一季度,中国用云量指数增长57%、赋智量指数增长93%
,赋智量增速明显高于用云量。在行业上云的基础上
,智能化进一步成为新的需求增长点,云智融合的趋势日益凸显。 自2016年人工智能产业再次火热以来,人工智能在深度学习 、跨界融合 、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特别是在语音识别
、图像识别等特定任务领域取得明显成绩
。 虽然基础技术和理论上的突破仍需时日,但依托现有技术积累,人工智能已经在经济社会应用中展现出巨大的影响力 。很多AI企业初期都致力于某一项技术的单点突破,如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语义理解等
。 以疫情期间为例,汤道生表示
,腾讯推出很多SaaS产品——包括腾讯会议、企业邮箱、腾讯文档等。目前腾讯会议用户数接近2亿。过去一年,用户参会次数超过40亿。今年腾讯会议进一步与腾讯文档、企业微信等应用深度协同。 自有生态之外,外部TOB企业是更为重要的客户群体,以“果链”企业富驰高科为例
,目前腾讯优图AI实验室与富驰高科合作,利用视觉计算与人工智能技术 ,通过工业质检一体机替代肉眼识别
。上海富驰高科是一家金属粉末注射成型(MIM)产品专业制造商,其工艺可以制作结构复杂、表面精度很高的小型精密零部件,在汽车、消费电子等高科技领域大受欢迎
。 谈到与富驰之间的合作
,汤道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富驰高科的工艺AI模式可以被较好地复制 ,其本身也是非常具规模的苹果零部件供应商。在选择零部件AI质检合作方的过程中,不是每一类都适合通过AI进行自动化升级,腾讯尝试过不同类型,发现MIM(金属注射成型)领域有很多小的金属零部件
,其需要识别的缺陷可以通过AI解决,又因离散制造业有很多小零部件,该领域也是落地最多的场景 。 因此未来 ,汤道生预测在该领域可以通过富驰高科这样的案例与更多厂商适配不同大小与形状的零部件
,沿着这样的方向更容易做到规模化
。 今年7月,腾讯云与宁德时代合作打造体系化全流程AI生产力
,推动新能源产业智能化升级
。在工业物联网领域,腾讯云通过提供云底座 、物联网 ,助力离散制造能力
,维保设备
、预测缺陷。 汤道生表示,目前腾讯云服务的客户除了大型与集团型企业以外,也有腰部中小企业,以及开发者或个体用户 ,使得三年来CSIG的业务战略变得越来越清晰 。至于从个性化解决方案到标准化解决方案的进化升级
,汤道生表示仍需一个过程 ,但具体时间尚无一个明确的数字
,“刚开始会去摘一些比较容易摘的果子,随着技术的迭代,原来不敢碰的现在也敢了,但腾讯会持续聚焦在基础底层平台,更多个性化支持是由行业合作伙伴来提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