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代码里隐藏“猫鼠游戏” 公司数据合规到底难在哪 数据司数网站安全方面
时间:2025-09-19 09:58:25 来源:
原标题:数据代码里隐藏“猫鼠游戏”公司数据合规到底难在哪
公司数据合规到底难在哪 数据代码里隐藏“猫鼠游戏”;数据出境存在法律间协调难点 中国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发布的猫鼠游戏数据显示,2021年10月,数据司数网站安全方面,代码底难中国境内被篡改网站数量为9532个
,据合较9月增长近3成;境内被植入后门的猫鼠游戏网站数量为2932个,较9月增长2.4%
。数据司数按网站类型统计 ,代码底难被植入后门数量最多的据合是。COM域名类网站。猫鼠游戏按地区分布统计,数据司数被植入后门的代码底难网站数量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北京市、广东省和浙江省。据合 问题可能远不止于此 。猫鼠游戏10月 ,数据司数木马或僵尸网络恶意活动情况方面
,代码底难中国境内近442万个IP地址对应的主机被木马或僵尸程序控制,与9月相比增长4成。按地区分布感染数量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广东省、江苏省和河南省。 数据安全问题仍在不断发生 。 11月8日,美国一款应用程序Robinhood有关负责人表示,一名入侵者上周(11月3日)进入了该公司的系统
,盗窃了数百万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大约500万用户的电子邮件地址外泄,另外200万用户的全名外泄。入侵者还获取了超过300个用户更广泛的个人信息。 Robinhood经过调查后在其官网宣称,“我们仍然认为该列表不包含社会安全号码
、银行账号或借记卡号码 ,并且没有因事件给任何客户造成经济损失。” 个人信息作为数据安全的重要表现
,Robinhood的这次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只是数据安全问题的一个缩影。因为不仅公司 、机构内部存在泄露风险,外部攻击也是数据安全问题的重要威胁 。 针对潜存的数据安全问题,我国先后颁布实施了相关法律。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副主任杨合庆解读称
,个人信息保护法确立了个人信息处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构建了以“告知-同意”为核心的处理规则 ,规范个人信息处理行为,为个人信息的利用提供了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法律环境。 其实 ,面对无处不在的网络数据安全风险,我国近年来先后颁布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今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正式实施 。4年前 ,《网络安全法》已开始实施。 作为重要的风险源头 ,那些掌握着大量数据的互联网公司 、快递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等面对实施的新法是否准备好了?做好风险防范可能面对什么挑战? “缺乏数据安全意识” 王岩飞是北京市京师(深圳)律师事务所联合创始人、数据合规研究院执行院长。他接触的客户有头部的平台企业
,也有中小规模的互联网企业
,以及一些实体企业 。 王岩飞告诉新京智库 ,他们最近接了一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新项目 ,这家公司涉及的个人信息数据量非常少 ,主要是内部员工的信息,但这家公司提出一定要做好个人信息保护的合规工作,“他们的合规意识很强,但有一点过于担心了”
。 实际上 ,有很多企业,包括一些巨头的数据合规意识还很淡薄 。这些企业的商业模式运转了这么多年,他们粗放式的数据运营和信息使用模式一时半会也难以改变
。“老板、高管和公司员工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认知还没有到这个程度
,这可能与执法还没有跟上有关”,王岩飞说。 以快递行业为例,2018年5月1日起实施的《快递暂行条例》第34条规定,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建立快递运单及电子数据管理制度,妥善保管用户信息等电子数据,定期销毁快递运单,采取有效技术手段保证用户信息安全
。 新京智库观察发现,有一些快递公司已将寄、收双方手机号的中间四位数字隐去
,但有一些快递公司的快递单仍然显示详细的寄、收双方的手机号码。 第34条还规定,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及其从业人员不得出售
、泄露或者非法提供快递服务过程中知悉的用户信息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用户信息泄露的
,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向所在地邮政管理部门报告。 新京智库梳理发现 ,仍有一些快递公司的用户信息在被贩卖。2021年11月7日《南方都市报》报道,该报记者通过一款即时通讯软件联系了多位买家
,其中一名叫“橘子”的人报价,实时面单超过1000张每张价格3.5元,精品面单每张4元;而历史面单只收车载、童装童鞋、化妆品类的
,每张1.5元
。 另一名叫“悟空”的卖家声称,他手里有几十万历史快递面单,货源是一家物流“云仓”;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
,他还给记者发了一份文档
,里面按照化妆品
、母婴 、服装等进行分门别类,其中包括上百位消费者的姓名、所购商品、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等隐私信息
,甚至还有商品的价格
。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对新京智库表示
,《个人信息保护法》施行前,加密、去标识化的隐私面单还可以视为行业内的倡导,但随着该法的生效 ,加密、去标识化等安全技术措施已经成为快递平台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
,因此隐私面单功能就必须强制推行 。 中国科学院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张锐告诉新京智库
,其实技术上完全可以做到,只需要在源代码中加入若干行相关程序码而已 ,而且“真的很简单”
。 现实是,“大老板认识不到,这事肯定做不好”,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特聘教授刘文印告诉新京智库
,企业如何在管理过程中加强对公司数据、员工数据
、产品用户数据的合法以及综合管理,有时会发现投入大量人力资源可能有些问题也无法解决
。 代码里的“猫鼠游戏” 新京智库梳理发现
,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生效,几乎所有App 、网站都更新了“隐私政策”——都有弹出相应弹窗需要用户按下“同意”键。尴尬的是,很多人可能是直接选择“同意”,而不会花时间去阅读这些网站或App的隐私政策到底都是什么内容
。 “我也不看。因为你不同意的话他就直接退出,无法‘正常使用’”,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游云庭告诉新京智库 ,用户看不看是用户的事情 ,但应用开发运营者必须告知用户权利义务,这是他们的责任。由于商业模式的多样性
,这种事情也没法特别简化,现在的模式应该说
,是目前情况下可以做到的比较好的方式
。 新法实施下
,企业该如何做到“无瑕疵”守法还存在类似的技术难题
。刘文印表示,我国颁布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被外媒称为“世界上最严格隐私法之一”
。在此之前,欧盟《一般资料保护规范》(GDPR)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隐私法
。 《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收集和处理个人信息应取得个人的充分同意,在23、29、39条中,共5种特殊场景中,要求“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给用户充分的“知情权”和“决定权”,个人有权要求算法说明具体信息,有权知道两个第三方之间在用“我个人的什么信息
,没有我个人授权,他们之间无权使用我的个人信息”。 “很多场景下,获取‘单独同意’是非常困难的”
,刘文印表示 ,是“发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