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有色金属市场跌宕起伏 ,全球前瞻铜 、速看市场始终铝 、料年铅 、有色锌 、金属镍、工业硅整贯穿锡 、体供锂等金属价格大幅波动 ,需两市场热点层出不穷 。旺阶2023年有色金属市场将走向何方?段性又将出现哪些热点?新华财经、新华指数工业原材料市场研究中心与上海有色网(SMM)共同推出《2023年有色金属市场前瞻》,矛盾把脉新年有色金属市场新动向 。全球前瞻
(相关资料图)
工业硅篇 :2023整体供需两旺阶段性矛盾贯穿始终
回顾2022年,速看市场始终工业硅走势可分为四个阶段。料年一季度川滇枯水期,有色全国开工率相对低位,工业硅处于周期性去库阶段 ,叠加下游有机硅和多晶硅新增产能爬坡释放需求增量 ,价格表现上行 。二季度 ,各地疫情蔓延影响硅下游消费 ,硅企开工基本正常 ,市场表现供强需弱 ,价格承压下行 。三季度,供应面存“疫情”以及“西南限电”干扰,虽下游需求无明显转好,但在硅持货商有意挺价之下,价格震荡上行。四季度 ,下游需求持续疲软 ,尤其有机硅单体厂亏损面积扩大,导致开工率走低,硅价回归基本面逻辑 ,价格持续走弱。
供给端看 ,2022年中国工业硅产量总计350万吨,较2021年增加59万吨 ,增幅20%。2022年国内新增建成工业硅产能62.5万吨,然而多数产能集中在下半年建成,受疫情影响新产能实际投产时间较晚,实际释放的产量较为有限,2022年产量大增主要是由原有产能开工率提升所带来的。2023年预计是工业硅产能迅速扩张的一年 ,或将有127万吨新增工业硅产能投产 。多晶硅、有机硅企业为保证原料供给稳定,向上游工业硅做产业延伸,产业链一体化发展趋势明显 ,新产能建设地点多集中在新疆、内蒙古 、甘肃等地 ,北方工业硅产能正在迅速崛起,预计2023年工业硅供应将维持15%-20%的同比增速。
需求端看,2022年硅(包含97硅和再生硅)国内下游消费量共计293万吨,全年出口量65万吨,同比减少12.68万吨,降幅16%,国内消费加出口量累计在358万吨 ,同比增幅14% 。数据显示,2022年有机硅、多晶硅、铝合金 、出口的消费占比分别为30%、27%、18% 、18%。预计2023年多晶硅将跃居为第一大消费下游,占比在40%附近;有机硅受宏观经济影响 ,预计消费同比增速在6%附近;因终端汽车、建筑领域趋于稳定,铝合金等应用对工业硅驱动增幅放缓 ,预计同比增速仅在2%-3%附近。
其中 ,多晶硅分为电子级和太阳能级两大类 。光伏发电领域终端的太阳能级多晶硅占比达95%左右 。“双碳”目标下,新能源产业将迎来发展机遇期 ,同时在多晶硅高利润吸引下,多晶硅产能也迎来了产能迅速扩张周期 。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多晶硅新增产能54.7万吨 ,预计到2023年多晶硅产能将增至245万吨,同比增速达106%,其中2023年光伏用硅量较2022年或将增加近80万吨 ,增幅近80% 。
库存方面,工业硅主产区分布在西北 、西南地区 ,主要消费地集中在华东、华南地区。2022年上半年,硅原料下游消费受到影响 ,而硅主要供应地维持较高开工率,“供应强需求弱”使得上半年工业硅整体去库较为缓慢,2022年7月8日天津港、黄埔港、昆明三地社会库存共计8.8万吨,同比增幅高达266.7%;下半年,硅原料两个主要出口港(天津港和黄埔港)货物进出量远不及2021年 ,海外需求低迷导致工业硅出口量出现大幅下滑。2023年春节后两周工业硅社会库存维持累库,截至2月3日,工业硅三地社会库存12.7万吨,同比增幅49.4%。此外,2022年约有30多万吨的供应量未被消耗 ,故除社会库存外 ,还有相当部分隐形库存分布在硅企及部分下游和贸易商当中。2023年,硅下游消费增量预期要强于供应增量 ,前期供应过剩量将被逐步消化,2023年累库将放缓,出现小幅累库现象 。
总体而言 ,2023年工业硅处于供应和需求双增长过程,从新增产能投产计划上看